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有望加快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230129

《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有望加快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230129(4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有望加快生物基材料产业创新发展-230129(48页).pdf(4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印发,有望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加快创新发展。2023年1月12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印发《加快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粮生物基材料产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强、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绿色循环低碳的创新发展生态,非粮生物质原料利用和应用技术基本成熟,部分非粮生物基产品竞争力与化石基产品相当,高质量、可持续的供给和消费体系初步建立。在行业生态培育方面,《方案》提出将形成5家左右具有核心竞争力、特色鲜明、发展优势突出的骨干企业,建成3~5个生物基材料产业集群,产业发展生态不断优化。具体产品方面,方案要求在未来三年建立10万吨级乳酸生产线,万吨级的非粮糖化生产线、戊二胺生产线、PHA生产线,鼓励发展的生物基产品包括PLA、PHA、PEF,以及生物基PA、PU、PE、PP、PC,还有生物基BDO、PBS、PBAT(PBST)、PTMEG等。非粮生物基材料要以大宗农作物如秸秆及剩余物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来生产,在原料预处理、糖化和发酵转化效率、综合成本控制等方面难度更大。我们看好该方案的提出有望:1)在技术端推进行业技术协同攻关;2)在市场端拓展应用,支持生物基材料企业于下游重点企业搭建合作平台;3)打造产业示范基地,提高规模效应及影响力。可以预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上述10多种非粮生物基材料有望将迎来3年的黄金发展期。
群雄逐鹿、百花齐放,盐湖提锂设备法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82%锂金属资源集中于青海、西藏等地的盐湖中,相较南美锂三角优质的资源禀赋,中国盐湖低锂浓度、高镁锂比的特点使得传统太阳池法提锂难以被采用。为“量体裁衣”开发出适合中国盐湖的工艺,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和盐湖企业陆续开发出吸附法、膜法、萃取法、电化学法等多种设备法提锂工艺,通过技术革新弥补禀赋缺陷。当前各大锂企已纷纷披露扩产计划,青海、西藏地区后续各规划10.5万吨/年,24万吨/年提锂产能;更多中国业主也走出国门,寻求南美的投资机会,其中在阿根廷的产能规划已高达26+万吨/年。由于锂精矿开发周期为3-5年,传统太阳池法修建盐田+卤水晾晒也需4年+。对业主而言,高锂价下更快开发在手锂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对比之下,1-2年建设期的设备法盐湖提锂工艺无疑成为最短平快的提锂优选。我们认为,中国企业凭借更丰富的项目经验、更具性价比的工艺、技术服务,有充分潜力脱颖而出,立足行业前沿。对此,我们建议关注标的:蓝晓科技、新化股份、久吾高科、盐湖股份等。
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过去5年国内气凝胶市场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量的快速跃升及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在石化管道、高温反应釜、热网管道、锂电池方面具有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下游龙头企业的切换诉求强烈。2021年锂电用气凝胶3.4亿,同比+89%。除锂电领域外,气凝胶在石化领域也处在需求快速释放期,典型代表中石化2021年宣布采购10万方气凝胶(上次采购是2018年的0.5万方)。当前在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普遍面临节能降耗的重要任务,因此对高效隔热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建议关注气凝胶板块发展机遇和相关公司:晨光新材、泛亚微透、中国化学、宏柏新材等。
POE供需缺口或将放大,国产替代前景广阔。全球范围内POE主要应用于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其中尤以汽车行业为主,2020年需求占比达56%。伴随全球光伏装机的高增,POE需求持续增长。21年全球POE光伏需求量约16.7万吨,到2025年有望达到56万吨以上,POE总需求将进一步增至225万吨。目前全球POE产能仅有约110万吨,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且当前全球POE产能集中于海外厂商。国外有POE生产工艺的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催化剂进行了专利保护,并严格限制了其重要原料高碳α-烯烃的技术转让。鉴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壁垒,以及原材料制约等问题,国内尚未有厂家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所用的POE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目前全球范围内POE产能十分集中,产能主要集中在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SK等公司,其中陶氏产能46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2%;其次是埃克森美孚和SK,产能均为20万吨,占比均为19%,三井化学拥有17万吨的产能,产能占比约为16%。随着后续国内企业中试完成及投产进度的加快,我国POE厂商有望获取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相关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