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机械&计算机行业:机器视觉,行业空间星辰大海,国产厂商蓄势突围-230129

《长江证券-机械&计算机行业:机器视觉,行业空间星辰大海,国产厂商蓄势突围-230129(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机械&计算机行业:机器视觉,行业空间星辰大海,国产厂商蓄势突围-230129(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通用属性应用广泛,高壁垒驱动长期高盈利
机器视觉系统主要包括成像单元、图像分析与处理单元、智能决策与执行单元。由于相对人眼视觉的显著优势,机器视觉在工业领域中持续渗透,其基础功能可以归纳为四种:检测、识别、定位和测量,应用占比分别为50%、24%、16%和10%。机器视觉下游应用广泛,中国主要应用于制造业,目前消费电子占比最大。此外,机器视觉属技术密集型行业,具备持续且稳定的高盈利属性,国际巨头基恩士、康耐视近25年平均毛利率达79%、72%。
行业空间星辰大海,细分赛道多点开花
根据GGII数据,2021年全球/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分别为804亿元/138亿元,同比增长12.1%/46.8%,2016-2021年CAGR分别为14.0%/24.1%;预计2025年全球/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分别达1276亿元/469亿元,21-25年CAGR分别为12.2%/35.7%。总量持续增长态势下,不同市场呈现差异化发展,中国市场重要性日益凸显。在细分行业方面,中外也有差异。目前物流正成为机器视觉国外重要发展方向,而国内增长主要由锂电、半导体、汽车、光伏等细分行业驱动,其中锂电、光伏领域机器视觉应用占比实现三连增,此外,机器视觉在传统3C行业由组装端向非组装端的渗透、传统工业视觉向深度学习工业视觉的转变成为新趋势。总体上,随着细分行业多点开花,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部件选型决定系统性能,环节不同要求各异
从成本角度来看,目前中游零部件环节的占比超过60%,底层软件系统开发占比达到19.88%。其中,元器件成本中,相机占比最大,达27.11%。目前高端核心技术被国外巨头牢牢把控,国内企业当前主要集中在生产光源、板卡、图像软件、相机和机器视觉集成系统方面。各细分产品中,相机为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以性能稳定可靠为首要目标;镜头与相机分辨率共同决定系统分辨率,设计与制造工艺更为关键;光源制备技术相对成熟,但组合应用考验非标设计能力;图像采集卡关键在于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平衡;对于视觉处理单元,底层算法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格局分化,国产厂商蓄势突围
机器视觉产业链各环节均有海外龙头,呈现良性错位竞争,国产厂商虽在通用标品方面相对局限,但具有非标定制优势。具体来看,光源非标属性较强,以奥普特为代表的国产企业在此环节具有先发优势且已占据主导地位;而国外品牌在镜头、工业相机和视觉软件方面仍占据高端市场主流。近年来,随着国产厂商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产品线布局和产品性能不断趋近外资品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提升:1)在视觉算法开发领域,奥普特的SciVision和凌云光的VisionWare在2D和3D定位精度方面已实现较好性能;2)在可配置视觉系统领域,凌云光已构建应用于多个领域的产品矩阵,部分性能已比肩甚至超越国际同行。目前,奥普特与凌云光已具备光源和光源控制器、镜头、相机、视觉控制系统的生产能力。随着机器视觉技术供给和应用需求双频共振、客户对国产品牌认可度不断提升,我国机器视觉市场代表企业开启募投扩张时代。结合国内锂电、光伏等行业驱动,以奥普特等为代表的国产厂商有望实现对外资品牌的弯道超车。
风险提示
1、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2、国产厂商技术研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