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港股逆境反转策略系列(十二):从心动到花开,内外资交易中国经济复苏-230115

《国泰君安-港股逆境反转策略系列(十二):从心动到花开,内外资交易中国经济复苏-230115(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君安-港股逆境反转策略系列(十二):从心动到花开,内外资交易中国经济复苏-230115(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疫情影响已过至暗时刻,外资加速流入中国股市,“开门红”延续。国内第一波疫情冲击影响的至暗时刻已经过去,高频社会活动指数开始边际好转,国内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叠加海外流动性改善以及人民币升值,吸引外资更快流入中国资产,年初至今,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港股市场106亿港元。上周恒生指数上涨3.6%、恒生科技指数上涨2.8%。表现靠前是汽车(+7.9%)、制药(+7.0%)、能源(+6.4%)等。
在港股,南下和外资均开始加仓中国经济复苏方向:1)元旦以来,南向资金继续流入互联网和医药,开始流入金融板块。南向资金开始净流入银行和保险行业,预期可能是经济修复和利率回升;同时净流出房地产、汽车和电子,可能在政策博弈性行情中兑现部分收益。2)外资中介资金继续流入消费,边际加仓地产和金融。外资加仓地产、金融、零售和电子等;边际上,流入银行、保险和零售等。仍在流出的是景气下行的汽车、半导体等,对互联网和医药仍在犹豫当中。
北向资金有类似行为,坚定流入食品饮料,加仓金融,边际看好电力。北向资金在11月至今坚定净流入食品饮料与烟草、材料、资本货物、银行和保险等行业;持续净流出能源、运输和电信服务行业。总结来看,元旦后内外资均开始流入金融,是看多中国经济的写照。
时间拉长,复盘2022年11月以来,对比内外资行为变化:1)阶段一,11月初在国内防疫政策优化后,内外资有共识均加仓酒店、旅游、餐饮、出行等跟消费场景恢复相关的服务业,相信“Reopen”交易重现。不同的是,内资延续过去1年多的加仓习惯,即流入港股稀缺品种-互联网平台经济公司,但外资不太认可。2)阶段二,国内地产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内资大幅流入港股中在过去两年盈利受损较大的地产民企,而外资仍较犹豫,我们称之为“心动了,但有所保留”。期间,国内平台经济政策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内资加速流入互联网等板块,而外资犹豫。同时,海外流动性在边际好转,内资流入互联网、医药和半导体等流动性敏感品种,而外资流入并不显著。3)阶段三,国内疫情至暗时刻过去,内外资均边际加仓金融板块,都认可中国经济复苏的逻辑。不同的是,近期内资已经开始部分兑现景气还未好转的地产、电子等政策博弈性行情的收益,而外资较为滞后,近期开始加仓。
因此,内资对政策更敏感,外资更喜欢能共鸣的故事和数据改善信号。内资在政策预期改变后,第一时间流入港股相关板块,政策预期落地后倾向于兑现收益,在政策博弈行情的时期里,内资显得更加灵活。外资对能理解的、经历过的、并且开始有景气好转的逻辑更加认可,第一时间流入消费服务行业,也开始流入地产链,但是对于其他逆境反转的板块(汽车、半导体等),或需要看到景气边际好转的信号。
风险提示:资金的历史流向不能预测未来港股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