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产业观察08期:【电池产业跟踪】高端铜箔需求旺盛,复合铜箔产业化在即-230111

《国泰君安-产业观察08期:【电池产业跟踪】高端铜箔需求旺盛,复合铜箔产业化在即-230111(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君安-产业观察08期:【电池产业跟踪】高端铜箔需求旺盛,复合铜箔产业化在即-230111(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高端铜箔产品需求旺盛,复合铜箔市场潜力大
高端铜箔产品需求旺盛。为提高电池能量密度,厚度、抗拉强度、延伸率、耐热性和耐腐蚀性等是锂电铜箔的重要指标,6微米极薄及更薄的铜箔成为国内主流锂电铜箔生产企业布局的重心。
锂电铜箔已从关键辅材向核心主材演变,在锂电池成本占比快速攀升。2022上半年,锂电铜箔在5系三元电芯中的成本占比已经上升至第三位,仅次于正极和电解液。
复合铜箔初露锋芒,与传统铜箔相比优势明显。复合铜箔是高安全和长续航趋势下的重要材料,被认为是传统锂电铜箔的良好替代材料,其能量密度高兼具安全性高、理论成本低、轻量化等。
复合铜箔2025年渗透率或达10%,市场规模228.2亿元。预计到2025年复合铜箔出货量有望达到43.9亿平米,储能有望进一步打开锂电池及复合铜箔市场空间。
复合集流体产业改进方案可分别从材料、制造、设备着手分析。本报告诣在从材料、制造工艺、及设备端分别结构传统铜箔与复合铜箔的产业工艺。
材料:体现产业化核心驱动——安全性、低成本、轻量化
复合集流体的材料选择是高端定制化动力电池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高安全性是复合集流体的主打优势,产业在安全性方面的密切关注也是基于其有望解决高镍电池热失控难题;高比能与长寿命是其实现产业化的必备条件,低成本是其产业化的基石;中长期看,轻量化与强兼容为其带来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铜箔产业化成为行业共识期待。
制造工艺:两步法+PET膜推动产业化加速落地
两步法成熟度高。PET材料抗拉强度更大、工艺简单,成为主流选择;PP材料电池端性能好,或工艺成熟后成为更优选。一步法分为全湿法和全干法,其产品性能优异、良率高,但目前成本高昂,尚处实验室攻关阶段。两步法包括磁控溅射+水电镀环节,成熟度较高。三步法在两步法基础上增加真空蒸镀环节,即磁控溅射+真空蒸镀+水电镀,提升生产效率和均匀性,但损失良率。目前大多数厂商采用两步法。从电池组装环节看来,增加了滚焊,并将极耳焊接改为超声焊接。
设备:产业化的基础,设备先行
锂电产业技术迭代设备更新先行。新工艺、新产品往往需要新的设备来实现,促使锂电制造设备的更新周期缩短,原使用寿命为5-8年的设备,实际更新周期仅3-5年。
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两步法设备增量市场空间2025年可达近70亿元。2021年中国锂电设备市场规模超过500亿元,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超过750亿元。2025年全球锂电设备市场规模有望达近3000亿元。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销售不及预期,政策变动,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