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

上传日期:2023-01-11 21:38:19 / 研报作者:钟正生 / 分享者:1001239
研报附件
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pdf
大小:1142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

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
文本预览:

《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证券-“日本启示录”系列(四):日本产业空心化现象再审视-230111(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平安观点:
  在《日本房地产泡沫如何走向破裂——产业篇》中,我们从产业视角探讨了产业空心化现象与日本房地产泡沫之间的联系。本篇报告尝试从更广阔的视角观察日本的产业空心化现象,探究其出现的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并以此启示我国的产业升级、转型进程。
  日本为何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一方面,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随着人均GDP的上升,工业在经济中的占比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工业产值比重在人均GDP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呈现出下降趋势。另外,1990年代开始,全球经济一体化速度开始明显加快,企业对外投资意愿不断增强。但另一方面,日本国内自然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公司所得税税率较高以及日元大幅升值等特有因素,也是造成其产业空心化的重要原因。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企业资产负债表受损令其研发支出不足、“吸收—消化—模仿”的产业升级模式失效、产业政策实施中的失误等因素,导致日本在传统产业向外转移后并未培育出能够替代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这亦加重了日本制造业的空心化程度。
  日本产业空心化有何影响?一是,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下降。在日本“产业空心化”的过程中,汽车、电子等部分符合日本比较优势的产业也出现了向外转移的现象。二是,损害长期经济增长。长期以来,日本制造业TFP增速明显高于非制造业,说明制造业依然是创新最为集中、最为活跃的领域,而“过早去工业化”不利于科技进步,影响经济增长效率。三是,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在日本国内产业向外转移后,发展中国家在利用比较优势迅速发展起来,制造业产品的出口优势不断增强。随后,大量廉价产品涌入日本国内,占据了日本本土的中低端产品市场,并对其制造业形成了挤压效应,日本贸易也开始由顺差转为逆差。
  日本产业空心化的启示。在“日本启示录”系列的第三篇中,我们曾论述了如何通过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等方式防止产业空心化现象的出现。除此之外,还需采取以下对策:一是,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尤其是向产业链上下游的高附加值环节。二是,进一步优化我国FDI结构,吸引海外研发、设计环节向国内转移。三是,合理引导传统制造业向我国东北及中西部地区转移。此举不仅可以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升级腾出空间,实现国内产业的梯度升级,避免空心化,也可以促进东北及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四是,尽快出台看得见、获得感强的政策,推动企业家信心恢复。企业家作为创新的主体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力,其信心修复需要看到实实在在且预期可以持续的政策。只有先稳定制造业投资,才谈得上进一步助推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的方向转型升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