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

上传日期:2023-01-11 08:06:24 / 研报作者:李航2022年新能源最佳分析师入围奖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pdf
大小:119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

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
文本预览:

《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3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负极碳包覆行业深度报告:下游行业高景气,发展空间广阔-230111(36页).pdf(3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负极碳包覆行业龙头信德新材2022年9月上市,我们对市场关心的碳包覆行业的问题做以下解答:
  碳包覆必要性:碳负极材料电性能的两个最关键因素是石墨化程度与SEI膜致密程度,前者影响比容量,后者影响循环稳定性。而为了兼得比容量+循环稳定性,可通过碳包覆结合石墨本身的高比容+包覆材料的循环稳定。目前无定形碳包覆材料主要有沥青、酚醛树脂等,石油基可纺沥青由于克容量更高+污染小,成为目前包覆主流技术路线。
  碳包覆添加量:根据已有文献且结合负极上市公司实际披露数据,可得出天然石墨添加量在8%左右,人造石墨在11%;根据贝特瑞专利口径,硅基负极预计在20%;钠电硬碳负极预计在1-30%。天然→人造→硅基,碳包覆添加量从不足10%提升至20%。
  市场空间:快充趋势下,高添加量的人造石墨+硅基负极渗透率提升,负极碳包覆行业增速高于下游锂电增速。我们预计2022年行业规模为17亿元,2025年为40亿元,CAGR达32%。
  行业壁垒:产品核心竞争点在于原材料和生产工艺,行业公司主要通过设备研发提升产品品质。
  降本途径:沥青包覆材料主要原料为古马隆树脂,可通过采购乙烯焦油外包加工模式降本。以信德新材为例,产品材料成本占比70%+,公司采购乙烯焦油,通过代加工方式实现上游一体化。信德新材上游一体化可实现产品单吨净利提高17%。
  产能规划:目前碳包覆材料行业规划产能为19.4万吨,2021年行业产能为6.9万吨,预计2023年达到12.5万吨。
  竞争格局:从供给侧看,2021年信德新材产能在行业中占比为36.2%,2023年产能市占率预计为37%,信德新材为行业龙头。2021年新疆中碳、辽宁润兴为行业头部企业,随着辽宁奥亿达的规划产能释放,2023年辽宁奥亿达市占率也将大幅提升。相较其他公司,信德新材客户、成本、技术优势更加突出,我们预计公司未来将持续保持龙头地位。
  综合看负极碳包覆行业材料成本占比较高,但是降本路径明确;行业高壁垒,竞争格局较好,信德新材产能规划积极,产品客户先发优势明显,预计将长期保持龙头地位。
  沥青基碳纤维:包覆材料向下游应用拓展,高行业壁垒,国内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
  沥青基碳纤维是指以沥青等富含稠环芳烃的物质为原料,通过聚合、纺丝、不熔化、碳化处理制备的一类碳纤维,按其性能的差异又分为通用级沥青碳纤维和高性能沥青碳纤维。从制备工艺上看,沥青调制是其制备的关键步骤,要求其中间相沥青具有高度各向异性同时具有良好纺丝性,沥青基碳纤维可由碳负极包覆材料制备。目前沥青基碳纤维主要生产厂商为日本厂商,我们预计其未来有望迎来快速国产替代。
  行业规模:沥青基碳纤维目前应用场景较少,主要可用在军事及航空航天领域。根据信德新材招股书,2021年国内沥青基碳纤维市场空间为6.4亿元,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跟据我们测算2021年全球沥青基碳纤维行业规模为25亿元。
  信德新材的沥青基碳纤维产品先发布局民用方向,子公司大连信德新材料主要负责该业务。根据公司招股书,2022年公司主要将沥青基碳纤维应用在储能电池,并且为沥青基碳纤维毡项目储备了相关技术。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行业评级:我们认为中短期看,量的层面,快充趋势下,负极碳包覆添加量提升,增速快于下游锂电池行业增速;利的层面,行业技术壁垒较高,竞争格局较好,发生价格战可能性小,单位净利有望维稳,且可通过向上一体化布局增厚盈利(单吨净利提升17%,参考本文P20假设测算)。长期看,2022年沥青基碳纤维处于行业萌芽期,负极碳包覆仅是沥青基碳材料的应用之一,未来光伏+储能等下游应用打开行业空间。首次覆盖,给予负极碳包覆行业“推荐”评级。
  重点关注:碳包覆材料行业龙头信德新材,公司主营业务负极碳包覆赛道空间成长性好(2022年-2025年CAGR为32%),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较好。2021年公司营收为5亿元,行业快速增长+公司市占率提升→公司收入有望快速提升,弹性较强;长期看公司产品沥青基碳纤维性能优异,未来可应用在在光伏保温层、燃料电池碳纸,全钒液流电池碳毡等领域,想象空间较大。
  风险提示:现有负极碳包覆技术路线被其他材料替代;测算具有主观性;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行业价格竞争加剧;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