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氢能行业2023年热点聚焦之一:“氢—电”发展路线图明确,产业预期再提升-230109

《中信证券-氢能行业2023年热点聚焦之一:“氢—电”发展路线图明确,产业预期再提升-230109(1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氢能行业2023年热点聚焦之一:“氢—电”发展路线图明确,产业预期再提升-230109(13页).pdf(1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再度明确了氢能在能源系统中的作用,有两方面值得市场关注:一是明确未来清洁排放车辆对燃油车的全面替代;二是规划了氢能在储能及氢电耦合方面的路线图。我们认为一系列目标将进一步推升氢能在能源系统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利好远期发展预期,为市场情绪带来催化剂。
▍氢能与电力耦合路径逐步清晰,利好产业发展预期。国家能源局2023年1月6日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蓝皮书》),规划了氢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场景和技术迭代路径。我们认为蓝皮书明确了未来氢能和电能相互耦合的技术路线和时间表,为氢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奠定了指引,有助于强化氢能在能源体系的重要地位,为产业带来新发展预期。
▍清洁排放车辆有望全面替代,FCEV推广目标再强化。《蓝皮书》中规划在重点任务中提出,在交通领域中大力推动新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全面替代传统能源汽车,这意味着远期FCEV对存量燃油车也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目前成本和经济性还在制约FCEV的推广。但未来随着产业链降本和燃油车替代政策的推动,FCEV推广速度和广度有望超预期。我们预计FCEV的发展,短期以低价氢源地区的增量车辆为主,中期随各类车型降本销量占比或显著提升,远期在长距离运输的商用车领域或优先实现对存量燃油车的全面替代。我们原预测2030/2045年FCEV保有量分别为25/280万辆,但考虑规划中的全面替代,我们调高2030~2045年FECV保有量预期至75/570万辆。
▍“碳中和”推进阶段,氢能在电力体系中不可或缺。《蓝皮书》规划,在新型电力系统形成时期(2030~2045年),氢能等长时储能技术攻关取得突破;在巩固完善期(2045~2060年),绿氢在交通、化工领域实现大范围推广,电氢等二次能源融合利用,储电/热/气/氢等多类型储能协调运行、重点发展液氢、液氨等长时储能。从目前的技术体系看,氢能储能效率上存在劣势,但有长周期、大规模储能方面的优势,随着远期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升,氢能储能的优势就更为明显。因此,规划也遵循渐进的方式,在2030~2045年阶段着重技术的突破,我们预计关键点是提升储能过程中的能量转换效率和降低成本,2045年之后方可进入大规模推广应用阶段。在这一过程中,电解槽装备以及大型高效燃料电池市场有望得到更快的扩张。预计2040~2045年,电解槽设备累计市场规模可突破万亿元,燃料电池在储能领域中的需求量或达112GW。
▍风险因素:关键技术进展缓慢;产业支持政策落地低于预期;氢能车产销量不及预期。
▍投资策略。我们认为《蓝皮书》在车辆领域提出清洁排放车辆对燃油车全面替代的目标超出市场预期,对氢能在储能领域的细化目标也确立了氢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虽然目标较为远期,但有助于明确产业发展路径,推高氢能市场规模预期,提振产业发展信心。沿着产业链受益逻辑,我们建议可以关注:一是燃料电池车产业链相关的龙头公司,建议关注美锦能源(整车+全产业链布局)、亿华通(电池系统龙头)、东岳集团(国内质子交换膜龙头);二是绿氢制取和应用相关的昇辉科技(投资电解槽公司)、宝丰能源(化工领域绿氢利用)等;三是储氢与氢储能相关的产业链公司中泰股份、冰轮环境(具备液氢领域的技术储备)以及京城股份、中集安瑞科(氢储运设备及车载储氢瓶制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