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非银金融行业科技重点事项点评:互金整改顺利,港股交投回暖,关注港交所投资机会-230109

《申万宏源-非银金融行业科技重点事项点评:互金整改顺利,港股交投回暖,关注港交所投资机会-230109(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非银金融行业科技重点事项点评:互金整改顺利,港股交投回暖,关注港交所投资机会-230109(3页).pdf(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事件:2022年1月7日,1)蚂蚁集团官网发布关于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的公告:蚂蚁集团拟在董事会和股东层面采取一系列升级举措,包括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股东上层结构调整、推动股东投票权与经济利益相匹配等。2)银保监会郭主席接受采访时就民营经济、金融领域的风险挑战表态:郭树清指出,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经基本完成,少数遗留问题也正在抓紧解决,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
蚂蚁集团专项整改进入收尾阶段,蚂蚁消金增资扩股落地。1)蚂蚁集团自2020年暂缓上市以来,在公司治理、业务整改等层面多项整改措施取得实质性进展,2022年1月7日,蚂蚁集团公告优化公司治理,引入第五名独立董事,投票权进一步分散,且相关管理层不再担任阿里巴巴合伙人。2)蚂蚁消金2022年11月宣布拟增资105亿元用于解决消金发展规模瓶颈问题,2022年12月30日蚂蚁消金增资方案获银保监会批准,未来注册资本由80亿元增加至185亿元;增资后蚂蚁集团仍持股50%,杭州国资作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0%),此次蚂蚁消金的增资落地表明蚂蚁集团的消金业务整改获得实质进展;9M22蚂蚁消金营收32亿元,扣非净利3.86亿元,同比扭亏(2021年净亏损10.66亿元),增资到位后有望带动盈利持续改善;后续重点关注征信和金控业务牌照。
互联网金融将进入常态化监管,金融科技监管环境逐步完善。2020年以来监管针对金融科技平台整改的政策重心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0年底中央政治局会议)过渡到“支持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1月4日央行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常态化监管“,对互联网公司的监管将进入新的阶段,常态化监管政策导向明确;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表态14家平台企业金融业务专项整改已基本完成,后续将实行常态化监管。监管政策转向叠加国内经济预期改善,有望吸引外资增量长线资金增配中国中概互联相关标的资产。
港股交投回暖+估值修复+互联互通及双向开放持续深化,关注香港交易所投资机会。市场交投活跃度攀升:本周(1/3-1/6)港股ADT 1483.4亿港元,创22年7月以来新高/wow+48% /yoy+24%;北向ADT 906亿人民币/wow+24% /yoy-29%;南向ADT458.6亿港元/wow+36% /yoy+30%。IPO显著回暖:22年10月港交所刊发咨询,为允许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而增设上市规则“第18C章”,此外港交所计划重振GEM(创业板)市场;该举措有望吸引科技公司赴港融资。根据wind,22年12月港股市场IPO数量为21家/mom+14家,IPO募资167.54亿港元/mom+518.35%。市场指数方面,恒生科技指数上涨7.3%;Hibor利率维持高位(Hibor1/3/6月利率分别为3.52%/4.45% /4.9%),有望显著提升港交所保证金投资收益。政策方面,22年7月符合条件的ETF纳入互联互通、内地与香港建立“互换通”,22年12月互联互通股票标的范围扩大、“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即将推出,两地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港交所作为境内外资金和资本之间的“超级联系人”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两地合作新举措的逐渐推进落地,港交所新业务发展空间巨大,叠加港股交投回暖+估值修复,港交所2023年估值业绩有望双击。
投资分析意见:监管屡次表态支持平台经济发展,相关互金标的有望估值修复;同时,港交所受益于港股市场交投回暖和港股估值修复。1)自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监管多次明确支持平台经济,未来将继续支持平台企业规范化发展;监管政策转向+国内经济预期改善,平台经济长期投资价值逐步显现,相关互金标的有望估值修复。2)随着港股市场交投回暖,港交所2023年估值业绩有望迎来双击,上调公司22-24年盈利预测预计港交所22E-24E净利润为100/130/146亿港币,(原预测22-24E为94.7、110.2、125.5亿港元),同比-20%/+30%/+12%,当前23年动态PE为35.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平台经济监管政策转向收紧;2)国内宏观经济增速预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