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资信-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前景-230103

《远东资信-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前景-230103(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东资信-从市场结构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前景-230103(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文仅研究狭义绿色债券,不涉及社会债券、可持续发展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近似债券。本文以2014年5月(绿债市场启幕)至2022年12月为考察期,从四个方面对我国绿色债券发行市场结构展开扫描,以此挖掘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潜力。
主体结构方面,绿债发行市场基本呈现中央国企、地方国企、地方政府“三足鼎立”之势,三大主体绿债发行额合占91.99%。而公众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绿债发行额分别占4.13%、2.83%、0.86%。民营企业是中国国民经济重要力量,也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载体,包括钢铁、房地产、建筑等节能减排领域,民企经营规模占大部分,绿债市场发展亟需扩大民企支持力度。
行业结构方面,绿债发行市场主要分布于金融业、地方政府、公用事业。其中,建筑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绿债发行额占比分别为4.63%、2.77%、1.53%。我国近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占30%左右,针对制造业巨大体量和绿色转型需要,未来制造业绿债市场亟需扩容。我国建筑领域作为碳排大户,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也有待加大债券融资支持力度。
评级结构方面,考察期发行的、公开首次评级的绿色债券之中,AAA、A-1、AA+绿债发行额占比分别为90.13%、0.05%、7.73%,合占97.91%。展望未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应该抓住债券市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信用评级中枢下行、区分度增强的契机,发展较高等级甚至中低等级绿色债券,推动信用资质较弱的广大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期限结构方面,按发行额加权,考察期绿色信用债券发行期限结构以1至5年期为主,绿色地方债券则以10年期(含)以上长期债券为主。展望未来,我国绿色信用债券市场有待适当扩大5年期以上中长端债券融资比例,这有助于支持投资回收期相对偏长的各类绿色项目建设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