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

上传日期:2023-01-03 15:56:35 / 研报作者:芦哲2022年宏观经济最佳分析师第4名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pdf
大小:21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

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
文本预览:

《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邦证券-宏观专题:人口流动重启,如何影响经济?-230103(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核心观点:2020-2022年,我国人口流动的强度只有疫情前三分之一左右。流动强度的下降反映在经济层面,导致了近三年的城镇化减速、流动行业GDP占比下降、就业本地化和青年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今年将迎来人口流动的重启,预计流动强度回不到疫情前水平,全年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七至八成。人员流动的重启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此前三年的“疫情结构”回到2019年之前的“疫前结构”:消费将重回主导地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下降近90%;消费结构将延续疫情前趋势,服务消费、可选消费重回增长轨道;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重新回升并逐渐稳定,工业占比将回吐。
  我国人口流动有何特点:(1)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占总人口26.6%,流动人口较十年前大幅增加1.55亿。
  (2)我国人口流动的短途化特点日益突出。短途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短距离的省内流动比例增加,较2010年提高5.6个点;二是省内和跨省流动均从集中走向分散,省内流动从中心城市向其他城市分散,跨省流入目的地从东部分散到中西部。
  (3)人口流动的原因分为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男性流动人口更多出于工作就业等经济原因,女性更多出于婚姻嫁娶等社会原因;过去十年,经济因素对流动的影响减弱,而社会因素的影响增强。
  2020年以来的人口流动:(1)疫情三年,全国的交通客运量逐年递减,2022年客运强度已降至疫情前三分之一左右。更短距离、更日常的市内流动也出现了大幅收缩。在全国地铁线路增长72.2%的同时,十大城市地铁客运量却减少了17.5%。
  (2)疫情以来,跨省流动人口的趋势也有所改变,主要体现为东部沿海5省市人口净流入趋势由降转升。
  (3)人员流动减少带来①城镇化减速,2020-2021年均新增城镇化人口仅1420万人,较此前减少近三分之一。②“去工业化”的趋势被逆转,工业占比经过十多年下降后,近两年回升2.9个点,服务业占比下降1个点。③就业本土化和青年失业率上升,一方面大批外出农民工转为本地农民工,另一方面,服务业受冲击带来青年失业率的上升。
  人员流动恢复后的影响:(1)12月23日以来,人口流动已经开始触底恢复,反弹幅度:二线>一线>三线。第一波疫情冲击城市的人员流动已恢复到10月中旬水平,领先全国9天左右。
  (2)中长期看,未来几年的人口流动强度会逐渐向疫情前回归,但结合亚太其他经济体复苏情况,我们认为2023年流动强度可能只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七到八成。
  (3)人员流动的重启会带来经济结构的变动,从此前三年的“疫情结构”回到2019年之前的“疫前结构”:一是三驾马车中,消费将重回主导地位,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下降近90%。二是消费结构将延续疫情前消费升级趋势,服务消费、可选消费重回增长轨道,商品消费和必选消费占比将下降。三是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占比重新回升并逐渐稳定,工业占比将回吐。
  风险提示:人员流动的恢复不及预期;短期春运带来疫情传播高峰,阻碍人口流动;防疫物资和药物短缺,也可能约束流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