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华创联合研究系列一:中国复苏路径预判分析&疫后时代探路者,寻找疫后新路-221222

《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华创联合研究系列一:中国复苏路径预判分析&疫后时代探路者,寻找疫后新路-221222(3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宏观专题】华创联合研究系列一:中国复苏路径预判分析&疫后时代探路者,寻找疫后新路-221222(35页).pdf(3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前言
当前,我国防疫政策正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受到市场广泛关注:放开的路径可能是什么样?如何做好医疗资源的储备?放开后经济、消费、通胀、就业等将会如何演绎?放开后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
就这些市场关注的问题,本报告分别从宏观和行业层面给予回答。宏观层面,本报告主要以日本、韩国、越南、中国香港及台湾省这5个东亚经济体为参考,并结合大陆现状作出分析;行业层面,本报告梳理了医药、汽车、酒旅餐、出行及传媒这五大板块的投资机会。
主要经济体疫情放开路径、医疗资源准备及对中国大陆的启示
(一)主要经济体疫情放开路径:几个共同规律
规律1:从不再执行严格管控到放开入境,大概间隔半年左右。
规律2:放开入境后,仍有一些防疫举措,防疫严格指数没有回落至0。
规律3:放开过程中,会经历一波超大规模的疫情的冲击。冲击之后,大幅放宽入境限制。
规律4:放开过程中,逐步增加人员的聚集。例如韩国,依次按照公共设施利用、大规模活动、私人聚会的顺序放宽防疫措施。
(二)主要经济体疫情放开进行的医疗资源准备及中国大陆现状。参见正文。
(三)对中国大陆的启示:疫情放开路径猜想
预计中国大陆放开过程可能会出现以下四个特征:
1)各个城市放开后面临的挑战不同。消费占比高+医疗资源充裕的省份,放开后面临的经济、医疗资源压力可能相对小一些。消费占比低+医疗资源不足的省份,面临的经济、医疗资源压力可能更大。2)人员流动的角度:属地原则角度,各地优先恢复本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后恢复跨省自由出行、跨国自由出行。3)人员集聚的角度:公共场所逐步放宽人流量—>密闭娱乐场所恢复—>学校恢复正常—>大型赛事举办。4)从当下不再执行严格的社交管控,到放开入境。可能取决于下一次疫情高峰的峰值是否在医疗资源可承受的范围内。
主要经济体放开后的主要宏观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消费影响:消费恢复情况及消费倾向变化
1)消费倾向以及消费增速是比较难回到疫情前的。2)防疫政策调整后(不再执行严格社交管控),消费脉冲上行是大概率事件。3)放开后疫情的爆发会带来对消费的二次冲击。4)GDP中的消费贡献,能否回到疫情前不确定性较大。
(二)通胀及就业影响:通胀压力及劳动力恢复情况
1)防疫政策调整后,通胀上涨压力较大。2)通胀结构看,服务业尤其是娱乐行业通胀压力较大。3)失业率会出现明显的回落,很大可能会回落至疫情前。稳就业难度不大。4)劳动力供给恢复较慢。五个东亚经济体中,目前仅韩国劳动人供给恢复到了疫情前,其他四个经济体远低于疫情前。
(三)对中国的启示:复苏路径猜想
1)消费:会有一波脉冲上行,可能在明年2季度得到更充分的体现;2)通胀:下半年非常需要关注通胀压力,压力可能更多来自消费恢复快于劳动力的恢复;3)对明年投资的启示:明年的经济结构中消费占比依然会低于疫情前,这也意味着,明年稳增长,投资依然不会缺席,基建、技改可能仍会发力;4)入境政策:明年2季度需要关注入境政策的变化。
投资建议:
(一)医药:把握疫情防治催生的需求+疫情受损赛道的修复两方面机会
1)新冠防治。新冠疫苗和口服药有望成为常态化需求,建议关注国产相关进度。2)医疗器械。ICU短板亟需补齐,抗原需求弹性巨大。建议关注迈瑞医疗,万孚生物。3)医药工业。诊疗活动逐步恢复,院内用药需求有望复苏。建议关注信立泰、科伦药业;天坛生物、博雅生物等。4)医药零售。防疫需求有望成为药房短期重要增长点,板块双击可期。短期推荐健之佳/一心堂;中期继续看好益丰药房/大参林/老百姓等全国头部药房。5)医疗服务。疫情受损严重的细分赛道有望实现快速恢复,重点关注疫情受损严重的辅助生殖及口腔赛道实现快速恢复;中长期看好眼科、肿瘤、康复等细分领域龙头公司的长周期成长性,建议关注锦欣生殖、通策医疗、爱尔眼科。
(二)汽车:疫情放开后,预计销量短期内有脉冲动能
预计防疫政策优化后,汽车消费将跟随整体消费大势波动,包括回补前期线下消费场景带来的受阻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无车人群/家庭购车需求短期可能激增,合并带动1-2个月的销量向上变化。
整车,重点关注吉利、长安;零部件,推荐银轮、拓普、爱柯迪、立中、沿浦,建议关注旭升、新泉。
(三)酒旅餐:方向确定,基本面渐回正轨
以本地需求为代表的餐饮最先快速复苏,异地需求为主的酒旅随后。同时需求的复苏依赖国内/区域内的政策放松节奏。预计本土消费的量在2-3月可以快速修复至8~9成,半年左右可恢复至疫前水平;但整体复苏依赖国际旅客的回流。
餐饮,推荐九毛九、海伦司、同庆楼、百胜中国、海底捞、颐海国际、广州酒家、奈雪,建议关注呷哺。酒店,重点推荐锦江、首旅,建议重点关注华住、君亭、香格里拉、金陵。景区,推荐复星旅文、中青旅、宋城,建议重点关注天目湖。线下医美、医疗服务,推荐医思健康、雍禾医疗。传统零售,建议关注泡泡玛特,永辉超市,家家悦,王府井,重庆百货,红旗连锁,中百集团。黄金珠宝,建议关注周大福、老凤祥、中国黄金、周大生、豫园,迪阿股份。母婴,建议关注母婴龙头孩子王与爱婴室。免税,持续推荐中国中免。
(四)出行:出行链经典困境反转框架下重要投资机遇,看好航空与机场
史无前例的连续三年行业性巨亏带来航空行业困境,而对于供给端的研究,测算19-24年的行业供给增速落在2.0%-3.5%之间,相较于10-19年年均10.2%的增速,属于极低的水平,一旦行业需求回暖,将推动走出困境,实现反转,从而供需驱动价格弹性。
航空,强推中国国航、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华夏航空。机场,近期重点推荐海南离岛免税重要标的海南机场与美兰空港,持续推荐上海机场与白云机场。
(五)传媒:优先看好线下广告强复苏,其次看好电影行业缓复苏
我们认为,防疫政策放开对于传媒行业来说首先带来的线下场景的复苏(直接强相关)、其次是消费需求的复苏(相对滞后)、最后是供给产能的复苏(多因素影响,最滞后)。我们预计未来线下广告表现受第一二条因素影响,边际向上时或最为明显;线上广告表现受第二条影响为主,或许存在滞后修复空间;电影行业在享受第一二条边际向上影响的同时可能会明显受到最为滞后的第三条因素制约,基数低的情况下或较快增长,但预计恢复到疫前表现尚需时间。
广告,线下侧建议关注分众传媒、兆讯传媒;线上侧腾讯控股、芒果超媒、快手有望间接受益。电影,建议关注中国电影、万达电影、博纳影业、光线传媒。
风险提示:
疫情对消费冲击超预期;其他经济体经验不具有普遍参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