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之保险视角,助力养老服务消费,保险公司发展空间广阔-221219

《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之保险视角,助力养老服务消费,保险公司发展空间广阔-221219(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商证券-非银金融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解读之保险视角,助力养老服务消费,保险公司发展空间广阔-221219(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支持养老服务等消费,保险公司凭借产品及服务优势,预计将在促进养老消费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随着防疫放开、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等利好释放,年金险和健康险销售有望回暖,负债端空间广阔;叠加资产端股市向好、利率向上和地产风险缓释,保险板块业绩向上拐点趋势明确,2023年有望实现深蹲起跳。
事件: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支持养老服务等消费。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截至2021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总人口的18.9%,预计到202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超过20%,我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但与日本“既富又老”不同的是,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明显特点。根据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以实物资产为主,房产占比近60%,金融资产占比仅20%且投资偏稳健,家庭资产严重失衡,养老金在财富构成中权重极低、储备不足。如何在老龄化加速趋势下促进经济发展、刺激居民消费成为时代命题。
养老服务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面对日渐突出的养老矛盾,除了从收入端解决来源不足的问题,通过政策引导居民进一步增强养老财富积累外;另一方面,还需要从支出端出发,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当前,我国已形成居家养老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为辅的“9073”格局,由此催生的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涉及家庭施工改造、设施配备、老年用品配置等硬件需求和家政服务、医疗护理、长期照料等软件需求。据测算,我国养老服务消费的相关市场空间达每年数万亿,并将长期持续增长,银发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政策频频发力,有望进一步加大对养老消费的支持力度。相较海外成熟市场,我国保险深度浅、密度低,养老金三支柱保障略显不足。今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快个人养老金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投资范围、税优政策等;同时积极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创新补充第三支柱养老金融产品,鼓励居民加强个人养老储备,银行等资产管理机构入局共同促进养老金融产业建设。随着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养老服务”消费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后续预计在“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消费能力”的发展要求下,围绕“养老消费”的政策还将持续加码,从而有利于多措并举激发养老消费潜力,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
产品+服务优势凸显,保险公司大有可为。老龄化加速趋势使得居民释放了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保险公司则在养老服务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具备明显优势。(1)产品方面:保险是唯一能够抵御长寿风险的金融产品,商业养老险、寿险及护理险等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稳定的养老金收入和医疗护理等保障,预计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能够为居民“老有所养”提供资金保障的保险产品需求将大幅提升。(2)服务方面:当前我国保险公司(包括但不限于泰康、平安、太保、太平、新华等)在多种养老方式、健康管理和医疗护理等服务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并逐步探索差异化的竞争特色,形成其他行业人无我有的独特优势。未来随着规模化优势和标准化制式的演进,相关养老消费服务效率将持续提升,不仅能够助力解决中国式养老困境的痛点和难点,也会为商业保险公司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维持行业推荐评级。当前寿险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随着防疫放开、经济复苏确定性增强等利好释放,年金险和健康险销售有望回暖,低基数下业绩将迎来较大改善空间;而在严峻的老龄化背景和扩大内需的政策指引下,保险公司也将在养老服务消费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负债端空间广阔。叠加资产端股市向好、利率向上、地产风险缓释三重利好,业绩向上拐点趋势明确。当前保险股估值依旧处于历史底部,持仓水平极低,修复空间较大,我们认为2023年寿险板块有望深蹲起跳,建议关注:中国人寿(股价具备券商属性、资产端享受股市弹性、2022 NBV表现最好、2023开门红率先启动持续领跑)、中国平安(健康险迎反转契机、居家养老服务布局领先、地产反弹资产受益)、中国太保(22Q3单季NBV增速率先转正、寿险改革最具期待)、新华保险(资产端享受股市弹性、2023有望低基数高增长)。
风险提示:经济增长乏力;寿险发展受困;监管收紧;股市低迷;利率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