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简解读:一切围绕“提振信心”-221218

《华创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简解读:一切围绕“提振信心”-221218(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简解读:一切围绕“提振信心”-221218(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
九方面极简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当下社会信心和发展预期急需提振
当下经济预期偏弱。11月制造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48.9%,是2020年3月以来新低;今年前11个月累积社融增速0左右;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了2008年以来的第二次转负(上一次是2020年疫情初期)。
明年经济工作的核心之“纲”是什么?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通稿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明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2、稳增长重心提升,但是有“边界”,六大统筹框定舞台边界。
通稿强调的六大统筹本质就是稳增长经济工作的方法要求,是边界的概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统筹当前和长远”。
3、提振信心之一:政策组合预计偏扩张,经济目标预计5%左右、专项债预计4万亿左右、赤字率预计3%左右。
4、提振信心之二:扩内需是优先位置,但要区分投资、消费的扩张动力。
明年经济修复力量主要看四块:消费修复、地产止跌、基建维持高位、制造业技改对冲新增投资回落。这当中,政策主动有为的抓手是基建和制造业技改。
5、提振信心之三:财政激励模式或在变化
从过去的以收定支(平衡性财政)+帮优抵劣(减税)逐渐走向以支定收(功能性财政)+激励行为(贴息),当然,这种转变肯定不是一蹴而就,但就基建和企业激励两个具体角度而言,我们的确观察到了明显的变化。
明年财政政策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财政中的贴息总额有多大(对制造业投资意义比较大)、准财政中的政策性金融债扩大多少(对基建投资意义比较大),甚至有新的准财政工具创新也是可能的。
6、提振信心之四:货币政策力度“总量要够”
央行刘国强副行长在经济工作会议后公开表示,货币政策“总量要够、机构要准”,数量和价格工具都有空间。明确了货币政策在未来半年依然比较确定的宽松基调,降息降准依然都有可能。明年如服务业修复顺畅,核心CPI预计年底或有过2%风险,那么货币政策或有重新思量,当下并无此虑。
7、提振信心之五:稳定“人”心
稳定民营经济的人心。通稿提及“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后续政策和舆论(比如会议或重大社论)或许都能够期待。稳定外资的人心。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都是高标准的经贸协议,我们主动靠拢积极推动,那也就意味着对于自身的相关改革有正向预期。稳定平台经济的人心。通稿提及“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重点关注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或鼓励平台企业出海业务进一步发展。
8、提振信心之六:稳地产
地产不稳,经济难稳。地产一日下跌不止,政策或一日不停,未来5年LPR调降、一线之外的购房限制取消以及人才引进之下的灵活政策红利等都有期待。但一线城市的放松仍需冷静看待,大概率排序靠后,或还未走上日程。
9、提振信心之七:降碳等篇幅变少
从现在政治局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稿而言,降碳明年或不会额外变化节奏干扰经济。
每周经济观察:参见正文。
风险提示:疫情散发影响消费;楼市持续低迷;海外货币政策收紧幅度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