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个维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17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个维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17(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证券-固定收益点评:三个维度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21217(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从会议通稿看,我们归纳了以下三个要点。
“三重压力”提法不变,稳增长不能松懈。会议沿用“三重压力”的提法,强调“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不同于20年和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六稳”、“六保”的提法,本次会议提出“三稳”——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其中“稳增长”位列首位,因此明年的政策目标预计更加聚焦于发展经济。考虑到外需转弱压力,本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将“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相比之下,投资的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必要,重点在于“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积极财政面临“紧平衡”约束。按照“加力提效”的要求,考虑到明年稳增长面临的压力,积极财政在力度上预计不会出现明显“退坡”,但在“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政府杠杆大幅攀升的可能性较小。我们预计赤字率小幅提高至3%,新增专项债预计3.8万亿元,尽管政府性基金预算可能缩表,但一般预算支出有望升至7.7%,广义预算支出维持在2.4%左右。政策性金融工具作为政策协调的重要手段,存在继续加码的必要。预计明年基础设施基金可能按不同批次累计新增1万亿2万亿元,并撬动银行贷款等配套融资,支撑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维持在7%左右(2022年预计10%)。会议强调“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2018年隐性债务严监管以来,相关部委制定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城投平台有息负债增速明显回落。总体来看,随着隐债化解工作持续推进,总体债务风险有所缓释;但考虑到疫情冲击和地产下行背景下,地区之间经济财政实力差异较大,部分区域偿债能力面临一定挑战。
“稳货币”支撑结构性宽信用。会议对于货币政策的表述较为简单,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支持力度。”由于经济复苏的基础还不牢固,考虑到明年通胀压力总体温和,海外货币政策紧缩节奏放缓,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有望大幅减弱,预计货币政策收紧甚至转向的可能性较小。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下,房企融资等相关政策调整以防风险为前提,“新发展模式”意味着重回老路的可能性较低,2023年房地产投资仍可能小幅负增长。由于地产投融资功能部分“缺位”,在结构性宽信用政策支撑下,明年社融和信贷增速预计保持平稳。
明年利率走势不悲观。从本次会议基调看,疫后复苏背景下,经济发展有望成为明年工作重心,但会议通稿中对于“高质量发展”和“防风险”的着墨较多,意味着“质的提升”明显重于“量的增长”。在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和“房住不炒”两大核心约束下,稳增长政策重回老路、“大水漫灌”的可能性较小,财政政策在总量层面加力幅度预计有限,信用政策在结构性导向下预计以稳为主,经济增长可能采取“消费为主、投资补充”的驱动模式。在经济确定性回归到合理增长区间之前,预计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基调不变,流动性环境有望延续“合理充裕”。尽管中枢和波动可能有所上升,但是明年的利率债走势并不悲观。
短期关注修复行情。受经济复苏和信用改善预期驱动,叠加理财赎回和资金面波动的冲击,11月以来各期限利率债收益率调整幅度较大,如果观察期限利差变化或者对比政策利率水平,可能存在一定超调。随着强预期向弱现实切换,利率走势有望迎来阶段性修正。
风险提示:稳增长政策超预期,信用大幅扩张,货币宽松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