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万宏源-机械设备行业疫后复苏专题报告之轨交设备:疫后复苏叠加更新周期,列控系统迎来业绩释放-221215

《申万宏源-机械设备行业疫后复苏专题报告之轨交设备:疫后复苏叠加更新周期,列控系统迎来业绩释放-221215(43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万宏源-机械设备行业疫后复苏专题报告之轨交设备:疫后复苏叠加更新周期,列控系统迎来业绩释放-221215(43页).pdf(43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轨交设备:中国高端制造的名片。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包括电力机车、内燃机车、动车组、铁道客车、铁道货车、城轨车辆、机车车辆关键部件、信号设备、牵引供电设备、轨道工程机械设备等10个专业制造系统,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已成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领域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创新竞争力最强、产业带动效应最明显的行业之一。截至2022年9月,我国铁路运营里程15.3万公里,其中普速铁路里程占比73.2%,高铁里程占比26.8%。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达到9788.64公里,其中地铁占比78.2%。
疫后铁路投资迎来回补,动车组、铁路机车招标量已现复苏势头。2022年1-10月,国铁和路局集团等招标采购动车组108组,已超越2021年全年动车组招标采购量(93组);国铁和路局集团等招标采购铁路机车587台,已超越2021年全年铁路机车招标采购量(501台)。随着疫情管控有序放开,客货运量有望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从而拉动铁路及城轨资本开支回补。
“交通强国“与”一带一路“打开铁路投资成长空间,城镇化驱动城轨投资强度延续。1)铁路:2019年9月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我国2035年将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圈”,即都市圈1小时通行、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国务院《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铁路里程将达到20万公里,其中高铁、普速铁路里程分别将达到7、13万公里。2)城轨:截至2021年末中国城镇化率约64.7%,但较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核心城市群人口的集聚效应倒逼城际铁路、地铁等设施加快建设。我们预计城轨里程在2025年将超过1.3万公里。
更新周期已来,轨交后市场迎来“白银10年”。轨交设备维保与运营里程及运营时间密切相关,随着轨交设备保有量持续增加,维保后市场有望进入“白银十年”。1)动车组:中国第一台动车组列车于2007年正式运行,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于2008年开通,按照动车组12年五级修周期,从2019年开始国内动车组陆续进入五级修阶段,由于2020-2022年疫情影响,我们预计部分动车组未满足五级修里程要求(480±10万公里),该部分维保需求将大概率在未来三年内集中释放。2)城轨:我国地铁大规模建设始于2005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改造周期一般在15年左右,因此地铁信号系统从2020年已经开始迈入更新改造阶段,由于疫情影响,我们预计2023年开始改造需求将加快释放,成为列控信号系统需求的重要增量。
列控信号系统:疫情导致更新需求延迟,疫后回补刚性强。随着列车运行速度加快、追踪间隔变短,对更高技术水平的列控系统的依赖程度进一步提升。列控系统有着严格的更新时间要求,普速列车一般6-8年,动车组一般10年,疫情原因导致存量列车使用率不高,部分列车入库封存,延缓了更新的进程,随着疫后恢复,客货运量提升将首先刺激存量列控系统加快更新,从而带来需求端短期脉冲式增长。
建议关注技术迭代快、盈利水平较高的列控信号系统版块。重点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主可控龙头交控科技、铁路列车控制系统和监测系统核心供应商思维列控、全球最大的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提供商中国通号、铁路列控系统配套应答器和轨道电路读取器供应商交大思诺等。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与行业政策变化风险;现有技术被替代的风险;思维列控(蓝信科技)商誉减值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