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消费和制造业是扩大内需的核心-221215.pdf
大小:424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消费和制造业是扩大内需的核心-221215

浙商证券-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消费和制造业是扩大内需的核心-221215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消费和制造业是扩大内需的核心-221215(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如何理解《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消费和制造业是扩大内需的核心-221215(4页).pdf(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昨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方向上,明确以优化供给带动内需扩大。结构上,消费重在提升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和发展新模式业态;投资重在制造业补短板转型升级和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外贸端商签更多自贸协定促内需,整体来看消费和制造业是强内需的核心。基础上,共同富裕是释放内需潜力的核心。2035年全面建立完整内需体系。
  以优化供给带动内需扩大,是国际变化的要求和两个大循环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同时不断提升供给质量水平,着力释放国内市场需求并促成了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提升。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海外政治经济局势日趋复杂,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经济增长不平衡不确定性增大,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内面临劳动力、土地等要素贡献下滑、创新能力不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财政金融风险存在隐患等挑战,我们认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重点在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经济高效率循环,以自身稳定发展应对外部风险挑战,这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国际变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
  传统消费提升中高端消费品供给,新型消费重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全面促进消费是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我们认为重点有二。首先,传统消费提升中高端消费品供给。《纲要》首次提出“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一方面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另一方面推进民族品牌成长,推动“国货崛起”。其次,新型消费重在培育新模式新业态。一是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加快线下业态的数字化转型,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如教育、医疗、文娱等。二是发展新个体经济,支持网络直播、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台规范发展。
  优化投资结构,短板领域和新型基础设施是未来绿灯方向
  《纲要》提出优化投资结构方向,我们认为重点关注三大方面,其一是加大制造业投资支持力度,引导各类优质资源向制造业倾斜,一方面先进制造业投资水平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制造业技改投资,政策制度要以降成增效和完善制度保障为重。其二是重点领域补短板投资,重点在于各类基础设施补短板投资,完善以铁路为主干、以公路为基础、水运民航比较优势充分发挥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积极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布局、优化煤炭产运结构和保障基地能力、推进全国干线油气管道建设,大幅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水平,加快建设集防洪减灾、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水网和“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并完善医疗、公共卫生、教育设施、普惠养老和医养结合、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等社会民生设施。其三,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集成互联、安全高效的信息基础设施,推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引导各类优质资源集聚制造业,鼓励制造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投资是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预计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态势将得以延续,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延伸也拉动资本开支。《纲要》明确指出“加大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投资力度,扩大先进制造领域投资,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政策的发力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采用结构性政策工具,例如设备更新再贷款等,支持企业应用创新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改造。第二,发挥链长制的引领作用,完善要素保障体系,例如土地、人才、能源等。第三,完善直接融资制度,鼓励制造业企业使用股权和债券融资工具。
  地产发展方向是公用事业化,发展模式由增量开发转向存量改造
  从地产发展模式来看,《纲要》明确指出:“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与二十大报告的精神一致,对应地产中长期规划的方向即公用事业化,我们预计成文规划可能在2023年两会后出台并进一步明确市场预期(详细请参考前期报告《万里风云,峰回路转》)。从地产发展方向来看,《纲要》指向未来房地产市场的(尤其是一线城市)“增量开发”将逐步进入发展瓶颈(密度提升的速率放缓),转向“存量改造”。纲要提出应推进超大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严控中心城市规模无序扩张、依法依规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功能完善,并重点强调城市更新。在这一背景下,未来土地成交面积的中枢可能长期维持低增长或负增长,城市更新等存量改造投资将在地产投资中发挥更大作用(经前期报告估算,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年均投资规模达到2.0-2.5万亿)。
  建立区域消费中心,区域战略打造内需新增长极
  《纲要》指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建设区域消费中心概念并非本次纲要首提,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出台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随后,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等五个城市在2021年入选首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名单。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及国内外环境的压力尚存,国内消费恢复仍需进一步稳固,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对于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与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有两大抓手,一是通过免税业的发展吸引境外消费回流,二是立足城市特色定位挖掘探索更多区域性消费中心。《纲要》强调,要“促进免税业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认为政策导向下未来免税红利有望加速释放,进一步吸引中高端境外消费回流国内。此外,当前国内5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已依据各自特色定位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未来在此基础上,城市名单有望扩围,增强各区域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商签更多自贸协定,扩大对外开放促内需
  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对扩大内需也有积极作用,尤其是扩大重要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为此应推动商签更多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域贸易协定。当前仍处于推进过程中的重要自贸协定包括:一是中国-海合会(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自贸协定需重点关注,我们预计这一协定的推进是本次习总书记出席海合峰会后的重要推进议程;二是中日韩自贸协定,RCEP是首个同时纳入中日韩的区域自贸协定,也为中日韩自贸协定的谈判推进提供了契机。自贸协定不仅是我国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也是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下稳定外交关系和经贸预期的关键。
  共同富裕是提升内需潜力的关键
  《纲要》指出“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我们认为,促进共同富裕是提升我国内需潜力的关键,而收入分配制度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核心安排,通过三管齐下发力:初次分配事关做大蛋糕更注重效率,依赖市场配置,政策强调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劳动者劳动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各类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等;二次分配事关切好蛋糕更注重公平,依赖政府调节,政策强调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三次分配是现有收入制度的自愿补充,依赖道德约束。总体看,促进共同富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有助于增强我国内需发展后劲,提升内需潜力。
  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贯穿扩大内需全过程
  粮食、能源及产业链安全是支撑我国优化供给能力的基础保障,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供给能力的安全与稳定是能否顺利扩大内需的前提。《纲要》中指出,“着力提升粮食、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等领域供应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为国内市场平稳发展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我们认为,农业安全关键在种业、能源安全需要传统能源及新能源“先立后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重在制造业强链补链(半导体和机床母机)。《纲要》中指出,在粮食方面,“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口粮绝对安全、谷物基本自给;实现生猪基本自给、其他重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加强粮食、棉、糖等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现代种业体系。”在能源方面,“增强国内生产供应能力,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采领域,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方面,“强化关键仪器设备、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和工业控制系统、重要零部件的稳定供应。”
  风险提示
  政策执行效果不及预期;外部扰动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