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外的“重启”之路-221212

《海通证券-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外的“重启”之路-221212(3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通证券-医疗、人口、经济的系统梳理:海外的“重启”之路-221212(32页).pdf(3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们通过研究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越南、新加坡的经验,来分析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前后的医疗冲击、人口流动、消费、生产、通胀等各方面的走势。
医疗冲击:需求有多大?疫情集中爆发阶段,疫情的严峻程度取决于各个经济体的疫苗接种情况、重点人群占比、医疗资源差异等。疫情形势越严峻、疫情峰值越高,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也就越多,容易发生医疗紧张。根据各个经济体的经验,在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地区,例如中国香港,危重症患者面临ICU、住院病床的短缺;对于非重症人群,疫情集中爆发前期药品需求或短期高增。
人口流动:正常化需要多久?去年以来,海外部分经济体对疫情政策进行了明显调整。尤其是今年以来,人口出行方面的限制大幅减少。海外经济体在疫情政策大幅调整后,疫情的爆发也会对人口出行、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综合来看,大多数海外经济体在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往往会出现人口流动的下滑,在疫情峰值过去后,人口流动又会出现恢复,前后影响时间大概为3-4个月。
消费:恢复了多少?对比不同国家和经济体,疫情集中爆发阶段会给整体消费造成短期冲击,一般在3-4个月左右,之后均进入修复通道,但消费总量没有回升至疫情之前的增长轨道。对比不同的消费品类和业态,从修复速度来看,食品饮料、超市消费等必需消费恢复最快,甚至在冲击期逆势增长;从修复高度来看,耐用品消费修复高度都偏低,线下服务消费恢复水平较高。
供应链:影响整体不大。从工业生产角度来看,今年以来,日韩的生产受疫情或疫情防控政策调整的影响相对较小,受全球外需变动的影响相对更大;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生产则与疫情或疫情政策关联度较高。
通胀:服务业压力较大。疫情集中爆发阶段后,主要经济体随即迎来核心CPI同比的加速上行,其中服务业CPI的上行是重要推动力。从结构来看,越南、韩国、新加坡的教育、文化娱乐、家用设备和服务的CPI同比都已超过2019年;在外出需求的拉动下,服装鞋类价格较快上涨也是普遍现象。我们认为,再通胀的背后,除了人口流动和消费需求的复苏,还有疫情期间服务业供给端的增速回落,甚至出现收缩的影响。因此我国的人口流动如果“正常化”,服务业或也将启动“再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