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汽车行业2022年11月销量点评:11月产销承压,看好疫后汽车消费复苏-221212

《中信证券-汽车行业2022年11月销量点评:11月产销承压,看好疫后汽车消费复苏-221212(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汽车行业2022年11月销量点评:11月产销承压,看好疫后汽车消费复苏-221212(6页).pdf(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11月汽车批发销量实现232.8万辆,环比-7.1%,同比-7.9%,环比、同比下滑系11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加重,供需两端均受到较大影响。新能源汽车实现批发销量78.6万辆,同比+72.3%,维持高增长。当前时点对应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补贴退坡窗口期,预计12月份汽车销量环比11月小幅提升,若疫情防控政策转向后汽车消费的预期反转,板块将有望在2023年Q2至Q4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估值修复。
▍事项:2022年12月9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2年11月汽车产销数据,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汽车总量:11月实现销量232.8辆,同比-7.9%,受疫情影响销量承压。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11月,我国生产汽车238.6万辆,环比-8.2%,同比-7.9%;11月实现销量232.8万辆,环比-7.1%,同比-7.9%。11月国内疫情多点散发的情况加重,终端进店量环比继续下滑,涉疫省份的主机厂生产方面亦受到一定影响,使得行业产销同环比均出现下滑。当前时点对应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补贴退坡窗口期,我们认为12月行业销量有望环比11月小幅提升,预计2022年全年汽车销量达到2685万辆,同比增长2.3%。
▍乘用车:11月乘用车实现销量207.5万台,同比-5.6%,看好疫后消费复苏。2022年11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实现215.1万辆/207.5万辆,环比分别-7.8%/-7%,同比分别-3.9%/-5.6%,其中,传统燃油车国内销量114.7万辆,比上年同期减少48.3万辆(同比-29.6%)。11月乘用车出口27.6万台,环比-1%,同比+62.2%。结构方面,自主品牌11月销量112.9万辆,同比+9.8%,自主品牌单月市场份额为54.4%,同比+7.6pcts。我们认为汽车消费政策退坡带来需求的提前透支将使得23Q1乘用车销量承压,但防疫政策转向后,乘用车消费有望在“出行限制减少”和“独立出行需求”的刺激下得以修复,23Q2-Q4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此外,我们看好两类结构性变化:1.电池和能源成本高位下,2023年混动车型占比的提升;2.2023年出口销量维持高增长。
▍商用车:11月商用车实现销量25.3万台,同比-23.4%。2022年11月商用车产量23.5辆,环比-11.2%,同比-33.4%;销量25.3万辆,环比-7.5%,同比-23.4%。1-11月商用车产销完成292.7/301万辆,同比分别-31.9%/-32.1%。行业过去一年多的低景气度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既包括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国六切换导致销量透支,也包括今年疫情所导致的物流受阻、人员流通减缓等因素。考虑到当前重卡板块龙头企业的估值和盈利能力已处于历史底部,安全边际强,我们重点提示重卡行业明确的抄底机会,并重点看好明年行业复苏的三个核心边际变量:(1)明年基建投资的刺激将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可或缺的调控工具;(2)重卡行业的平均置换周期为7-8年,而上一轮重卡牛市销售(16Q4-21Q1)的重卡保有量将在23Q4起开启置换周期;(3)在众多初创科技公司、物流运营商和硬件厂商的合作下,商用车自动驾驶正在逐步实现场景落地,不断实现商业模式创新,拉动行业需求向上。
▍新能源车:11月销量78.6万辆,同比+72.3%,单月渗透率创新高。2022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6.8万辆和7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6%、72.3%,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渗透率达到33.8%,环比+5.3pcts,创历史新高。分动力类型看,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8.9万辆/61.5万辆,同比分别+55.5%/+67.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7.9万辆/17.1万辆,同比分别+110.8%/+92.6%。11月以来,考虑到部分新能源车企推出为年内锁单但明年交付的用户支付国补缺口的刺激政策,12月份新能源销量有望维持高增长,我们维持全年新能源车销量685万辆的预测。
▍风险因素:中国经济增长不及预期的风险,或来自海外需求不足、中国大陆消费不足或政府投资不及预期;新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或导致需求不足及国产供应链的阶段性供给不足;缺芯导致整车出货量不及预期的风险;汽车需求放缓的风险;关键原材料大幅涨价的风险;自动驾驶事故导致相关企业估值大幅下降的风险。
▍投资策略:当前时点对应疫情防控政策转向、燃油车购置税减半和新能源补贴退坡窗口期,12月行业销量有望环比11月小幅提升,汽车消费政策退坡带来需求的提前透支仍将使得23Q1乘用车销量承压,但防疫政策转向后,乘用车消费有望在“出行限制减少”和“独立出行需求”的刺激下得以修复,23Q2-Q4销量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当前汽车板块已有较好的安全边际,若汽车消费的预期反转,板块将有望在23Q2-Q4迎来基本面改善和估值修复。
我们建议关注以下三类投资机会:1.在电动车赛道规模效应正在加速显现的整车企业,特别是在DHT/增程式混动赛道有布局的整车企业:理想汽车、比亚迪(A+H)、吉利汽车、广汽集团(A+H)、长城汽车等。2.智能化需求确定性强的零部件供应商,特别是特斯拉和蔚小理的核心供应商:经纬恒润、保隆科技、文灿股份、新泉股份、拓普集团、隆盛科技、旭升集团、华阳集团、中鼎股份、德赛西威等。3.在欧洲能源危机背景下,具有全球替代能力的零部件企业:福耀玻璃、双环传动、继峰股份、星宇股份、科博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