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电价中枢刚性得到验证,商品属性助力盈利修复-221211

《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电价中枢刚性得到验证,商品属性助力盈利修复-221211(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公用事业行业周报:电价中枢刚性得到验证,商品属性助力盈利修复-221211(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电改破局元年圆满落幕,回归商品属性方向逐步明晰。近期多地披露2022年12月份市场化交易结果,其中广东省月度集中竞价成交电量为1.8亿千瓦时,成交均价为554厘/千瓦时,较当地基准价上浮20%;江苏省12月集中竞价成交电量219.73亿千瓦时,成交价格为469元/兆瓦时,同样实现了较当地燃煤基准价的顶格上浮。2022年是发改委1439号文发布后首个中长期电力交易完整运行的年份,回顾一年的交易结果,受趋紧的供需环境以及成本端持续高位影响,各省中长期成交电价均实现了在发改委提出的电价区间内高位运行,虽然广东省长协电价受供需环境以及上半年西南偏丰来水影响,年内涨幅一度有所收敛,但在8月份及之后基本维持价格区间内高位。整体来看,我们认为一味让利的阶段已经伴随十三五过去,十四五我国电价机制改革进程加速推进,电价刚性值得重视,电力回归商品属性、行业回归公用事业属性的方向也进一步明确。
浙江提出能源价格回顾机制,各省年度长协电价或维持高位。11月末以来,广东省、天津市、山东省、浙江省、陕西省、北京市、青海省、江苏省等多地披露本省2023年市场化交易方案。值得关注的是继广东省在年度交易方案中提出一次能源价格传导机制后,12月5日《2023年浙江电力市场化交易方案》也提出能源价格回顾机制,表示当一次能源价格波动超出一定范围时,视市场运行情况,经省发改委、能源局、浙江能监办协商一致,启动一次能源价格回顾机制,并表示将成本传导至批发用户或售电公司。从各地方案可以看出,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是不可逆转的方向,且政策层面已经意识到在燃料成本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势必需要保障火电机组的盈利,进而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因此我们认为一次能源价格传导机制有望继续向全国其他省份普及,而且为保障火电的盈利,后续交易电价或将呈现高位运行的刚性。实际上,近期部分披露年度交易结果的电力公司已经开始逐步兑现电价高位运行的预期,12月6日,穗恒运A发布关联方穗开电业购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2023年年度长协电量关联交易的公告,表示穗开电业将以年度双边协商的交易方式,以绝对价格554厘/千瓦时购买穗恒运5亿千瓦时的电量,此次双边协商电价触及广东省中长期交易价格上限。而去年与穗开电业年度双边协商的电价则是503厘/千瓦时。此次穗恒运电价交易虽然为关联方交易,但是也清晰的向市场传递了电价的积极信号,成交结果也验证了我们一直强调的为保障火电的盈利,年度长协电价将高位运行的预期。我们认为在各省年度交易过程中长协电价高位运行或贯穿始终,其中广东省作为电价边际改善空间较大的省份,省内火电公司经营业绩或将迎来更强的边际支撑。
投资建议
“碳中和”时代号召和电力市场化改革将贯穿整个“十四五”期间,我们认为电力运营商的内在价值将全面重估。在此背景下,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有望催化火电经营边际改善,推荐关注优质转型火电华电国际、中国电力、华能国际、宝新能源和粤电力A、福能股份;水电板块推荐拥有明确成长空间的行业龙头长江电力和供需改善的华能水电;新能源装机快速成长,同时绿电价值日益凸显之下,推荐中国核电、三峡能源和龙源电力;电网板块推荐三峡集团入主后有望开拓综合能源服务的配售电先锋三峡水利。
风险提示
1、电力供需恶化风险,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风险;
2、煤炭价格出现非季节性风险,来水持续偏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