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国际-新股报告:卫龙美味(9985.HK)-221205

《中泰国际-新股报告:卫龙美味(9985.HK)-221205(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泰国际-新股报告:卫龙美味(9985.HK)-221205(7页).pdf(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司亮点
(一)休闲食品中的细分市场中龙头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1年零售额计,公司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6.2%,是第二大企业的3.9倍。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蔬菜制品细分品类市场亦排名第一。
(二)收入增长迅速、盈利能力卓越2019-2021年,公司总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19.1%,休闲食品行业同期复合增长仅为4.2%(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21年公司净利润率达17.2%,同期休闲食品行业的平均净利润率仅约10%。
行业前景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休闲食品市场之一,未来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城镇化继续推进、消费场景日益丰富、现有产品升级及新产品推出,以及零售渠道改善等因素的推动,行业规模将持续增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预计中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的零售额将从2021年的1,729亿人民币增长至2026年的2,737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达9.6%。从竞争格局来看,由于门槛较低,售价便宜,竞品众多的缘故,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相对分散。按零售额计,2021年前五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共为11.5%。卫龙在这一细分市场处于领导地位,市场份额为6.2%,超过第2至5名市场份额之和。
公司经营
过去三年公司的总收入由33.8亿增长至48.0亿人民币,复合年增长达19.1%。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线下渠道,与超过1,900家经销商合作,且销售网络覆盖了中国约69万个零售终端。卫龙美味产品主要分为调味面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三类,其中调味面制品即“辣条”是其主打产品。公司努力多元化其产品组合,推广蔬菜及豆类品类,调味面制品的收入占比已由2019年的73.1%降至2021年的60.8%。公司的毛利率保持稳定,过去三年都维持在37%-38%水平。公司经销及销售费用占总收入的比重由2019年的8.3%上升至2021年的10.8%,主因广告费用的增加及扩大销售团队。管理费用率从2019年的4.1%增加至2021年的7.5%。公司的存货周转日数由2019年的60天增至2021年的70天,主要由于蔬菜制品的占比提升,需要提前储蔬菜原材料。贸易应收款项的平均周转日数由2019年的1.8天上升至2021年的3.7天,主要由于来自结算期限较长的在线渠道的销售收入增加。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增速从2020年的24.6%大幅下降至2021年仅10.5%,经调整净利润率由2019年的19.5%降至2021年的18.9%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2.6亿元,除去与一笔首次公开发售前投资(Pre-IPO)付款等调整外,经调整净利润为4.24亿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亿人民币。整体而言,尽管公司的收入维持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长,但是净利增速明显放缓,公司的竞争优势正受到考验。
估值水平
我们选取三家A股及三家港股上市的零食企业进行对标:良品铺子(603719.SH)、洽洽食品(002557.SZ)、三只松鼠(300783.SZ)、达利食品(3799 HK)、亲亲食品(1583 HK)、中国旺旺(151 HK)2021年行业的港股平均市盈率大约为11.6倍。公司2021年市盈率约为22.6-24.7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公司按全球公开发售后的23.51亿股本计算,对应市值为244.5-268.0亿港元。公司的估值偏贵。
稳价人往绩
此次稳价人是摩根士丹利,2022年初至今共参与保荐7个项目,首日表现3涨3跌1平。
市场氛围
从2022年港股新股市场气氛低迷。进入第四季度后情绪有所恢复,Q4截止目前共有22支新股上市,首日破发率为25%。行业方面,2022年受疫情、通胀、供应链受阻等多重因素影响,市场情绪悲观,港股食品饮料估值普遍走低,近期虽然板块估值有所修复,但处于相对历史低位。
基石方面
引入阳光人寿保险及Prospect Bridge两家作为基石投资者,认购约5.8亿港元,按照发售价10.9港元(即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计算且未行使超额配股权,合计占发售股份约54.82%。
申购建议
作为中国辣味休闲食品行业的领导者,公司有着较高的消费者认可度。在调味面制品即“辣条”这一品类上优势明显。过去几年公司收入持续增长,毛利率也高于行业平均,但增速明显放缓。此外,公司的主打产品的生产成本低,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缺乏实质性的壁垒。
随着诸多零食生产企业的加入,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考虑到食品饮料板块近期在港股的表现相对低迷,市场反应冷淡,公司估值偏贵,因此综合评分65分,评级为“中性”。
风险提示
(1)食品安全和质量风险、(2)市场竞争风险、(3)渠道单一、依赖第三方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