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邮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11月投融资数据披露,国内结构性变化比海外更显著-221204

《中邮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11月投融资数据披露,国内结构性变化比海外更显著-221204(1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邮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11月投融资数据披露,国内结构性变化比海外更显著-221204(16页).pdf(1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周观点
我们本期周报将对中国及全球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市场做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首先从全球视角来看,今年二月开始,无论是融资额同比还是环比皆出现较明显下滑,但从2022年8月至今,环比数据已逐步好转,上月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融资额环比数据已录得17.7%的增长,复苏明确。
从2021年全年和2022年1月-11月的全球生物医药领域融资轮次事件数占比情况来看,虽然2022年1月-11月B轮前融资事件数占比仍有68%,接近2021年全年B轮前融资事件数占比69%,但拆分来看,2022年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事件数占比大幅提升(+6pct);B轮融资事件数占比相对2021年平均水平下滑(-6pct)。如果从事件数增速情况来看,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事件数同比增长36.55%,今年已发生约169起(相比2021年同期增加约45起)。而B轮融资事件数则下滑至约169起(2021年同期约258起,同比下滑34.50%)。结构性变化显著。
从2021年全年和2022年1月-11月的中国生物医药领域融资轮次事件数占比情况来看,中国比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结构性变化更为显著。中国不仅C轮以后的事件数和占比在快速下降,甚至B轮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下滑。我国2022年1月-11月的A轮前融资事件数占比已提升至70%,远超2021年A轮前融资事件数占比48%的数据,拆分来看,种子轮和天使轮的融资事件数提升最快(+13pct);A轮融资事件数则增长9%。如果从事件数情况来看,种子轮/天使轮今年已录得58起远超去年全年32起,A轮的融资事件数也是仅前11个月的事件数就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结构性变化比全球更为显著!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受部分权重个股减持的因素影响,板块承压。从交易量来看,周交投活跃度略下降。板块内部配置来看,几乎全部子板块均出现上涨。在本月美国美联储将迎来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背景下,超预期加息阶段有望终结,接下来港股和A股医药将有望延续全球资本再平衡下的流动性支撑,受此影响,我们认为医药板块景气度仍将或可维持较高水平。我们短期仍旧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尤其是在市场流动性支撑所带来的机构提仓位动作下,偏白马标的的投资机会:
医疗消费——疫情防控放松预期不变,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卫健委近期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内防控政策或进一步放松,因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出现边际减弱。部分民营医院和血制品企业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天坛生物*(600161)、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
医疗新基建后周期——医疗新基建历经两年,进入后周期阶段。医疗新基建趋势起于2020年,2020-2021年各类型医院建设项目立项面积同比大幅增长。当前医疗新基建景气度从前端土建开始扩散,后续的医疗专项工程、医疗设备采购、医疗信息化等将陆续受益。同时,国家出台财政贴息政策,支持国产医疗大型设备的采购力度,建议关注:迈瑞医疗*(300760)、华康医疗*(301235)、康众医疗*(688607)、祥生医疗*(688358)等。
原料药——在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海运价格逐步回归疫情前和美元Q3以来走强汇兑损益及收入端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Q3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投资建议:同和药业(300636)等。
创新药——Q3在美元指数不断推升的背景下,国内创新药板块与港股18A均出现快速的回撤,但美国XBI指数却受美元资产回流而表现相对较好。因此,我们看好在9月底美元指数见顶后的国内创新药板块与港股18A的补涨行情,尤其看好在配置初期,市场研究较为深入的且临床、产品上市和BD进展皆较为顺利,尤其是核心管线已被充分验证的标的。建议关注:荣昌生物-B*(9995)、康方生物-B*(9926)、康宁杰瑞制药-B*(9966)等。
CRO——前期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不断兑现和一级市场回暖预期,以及三季报海外部分CRO企业全年业绩指引上调等事件催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全球疫情变化超预期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