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电子行业深度研究:2023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消费内卷倒逼制造转型,科技遏制加速本土替代-221129

《西部证券-电子行业深度研究:2023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消费内卷倒逼制造转型,科技遏制加速本土替代-221129(2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部证券-电子行业深度研究:2023年电子行业投资策略,消费内卷倒逼制造转型,科技遏制加速本土替代-221129(24页).pdf(2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消费电子主体需求依然寡淡,2023年H1亦难见好转。2022年,在经历了疫情、全球通膨、俄乌冲突等非正常事件的洗礼后,在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的背景下,消费终端侧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电视机、家电等等的需求都难堪可言,在没有新的终端技术变革或行业变化推动的前提下,2023年上半年行业的需求预计仍会保持颓势,折叠屏成本的继续优化、VR/AR苹果关键产品的推出带动、华为Mate 40三年换机替代的需求转化,会是明年智能终端行业少数可预期的推动因子。
2022~2023供应链依然处于明确的去库存周期。2019H2~2022H1,行业历经了近10年最大规模的需求翻转(疫情后)和从大范围缺货、备货、抢货、到需求快速衰退,供需格局切换变化的速度也可谓创下10年“最速”。面板、内存、LED、光学组件、PCB以及各种终端组件的国内厂商库存在2022年Q1或者Q2达到最近五年的顶峰。Q3开始,行业进入缓慢的去库存周期,由于下游终端行业的需求非常疲软,所以去库存的周期可能会延续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
供应链制造业南迁已经成为明确趋势,“全球化”供应链转向“区域化”分割。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南迁至印度、越南等国家的趋势已不可逆转,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三星、苹果等手机全球品牌厂外,越来越多的其他电子终端产品的制造工厂也开始增加在印度与越南等地区的布局,随着这些国家疫情封控的逐渐放开,对应的制造业出口量开始快速提升。而我国本土的制造业的存留市场则集中于本土化供应市场,对于没有增量的细分领域如智能终端而言,“区域化”所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贸易摩擦所带来的本土化替代需求,在成熟制程下空间明确。中美贸易摩擦自2018开启至今,已经酝酿四年多,在这个过程中,以华为为代表的不少企业被列入实体名单或限制性名单,对于这类企业,美系供应商,以及受到美国政策影响的部分日系、韩系供应商的供应都受到直接影响。在此背景下,相关终端品牌厂商最近两年的本土化替代培育和支撑力度大幅提升,尤其是我国企业相对成熟的面板、组件、以及28/45nm以上的半导体相关制程领域。
智能终端供应链向车载部件或光伏新能源等延伸或跨界已成常态。传统消费电子产业在前述格局下内卷严重,竞争逐渐红海化,不少企业为了谋求转变,开始进入新能源、车载或光伏等新兴应用领域,而且尤其以组件或制造工艺需求较为类似的电源、模切件、连接器等相关领域,转型与延伸跨界已渐成常态。
整体而言,我们看到在供应链“区域化”、贸易摩擦常态化的背景下,制造业南迁已成趋势,成熟制程的本土化替代的敞口会越来越大,包括行业公司从疲弱的智能终端向车载部件以及光伏等新能源部件转型,都将会是2023年积重缓步的电子制造业中的清新亮彩,2023年在行业去库存周期见底前,都将主要以个股结构性行情为主,维持行业“中配”评级。
风险提示:受全球宏观经济影响,经济需求复苏不及预期,行业整体去库存推进进度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