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

上传日期:2022-11-30 17:09:40 / 研报作者:陈竹韩世通 / 分享者:1005593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pdf
大小:299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

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4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药明生物-2269.HK-投资价值分析报告: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持续迭代的生物药CRDMO领军者-221130(42页).pdf(4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药明生物作为全球生物药CRDMO龙头,搭建一站式平台服务覆盖生物药开发全周期。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中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已完成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建设,领跑优势明显。随着公司Follow-the-Molecule和Win-the-Molecule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全球化产能搭建,未来管线内项目逐渐推进,预计将给公司长期业绩带来持续推动力。而随着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的触底反弹,和国际地缘政治对于产业链合作影响的担忧缓和,前期给估值带来压制的因素也在逐渐褪去。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77亿/60.04亿/77.91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1.08/1.42/1.85元人民币(1.25/1.64/2.14港元),参考2023年可比公司平均36倍估值,考虑到公司更高的内生增速和全球化一体化生物药CRDMO龙头的稀缺性,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41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67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药明生物是全球生物药CDMO龙头,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公司通过开放式、一体化生物制药能力和技术赋能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务,覆盖从概念到商业化生产的全过程),按2021年销售收入统计,药明生物市占率达到10.3%,仅次于Lonza,为全球第二(根据Frost&Sullivan统计,转引自药明生物2021年业绩交流材料)。公司2016-2021年营收CAGR约60%,归母净利润CAGR约89%,而盈利能力也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和规模效应逐年增加。
  ▍Follow-the-Molecule和Win-the-Molecule双战略驱动,公司在手项目、在手订单金额保持高速增长,未来2-3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在手非新冠项目499个,新冠项目35个,三年内未完成订单为30.49亿美元;截至2022年6月30日,Win-the-Molecule战略已为公司获得45个项目(I期项目15个,II期项目14个,III期及CMO项目16个);而双抗、ADC等新分子上的技术布局和优势,则有望成为推动药明生物下一阶段快速成长的重要力量。公司管线内多个高粘性的优质项目,预计是未来营收/业绩增长的重要保障。
  ▍药明生物已完成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建设,领跑优势明显。药明生物长期深耕于生物制药产业,已先于同行一步完成了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建设。公司搭建了涵盖药物开发全流程的一站式平台,积极布局海内外产能,并积累了丰富和业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开发、生产技术能力和项目经验。
  ——平台化:研发端(R),公司专有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WuXiBody,赋能全球双特异性抗体创新。子公司药明合联、药明海德分别聚焦于ADC和疫苗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开发端(D),公司14个月完成中和抗体从DNA到EUA,证明了药明速度。生产端(M),公司是全球领先的使用一次性生物反应器的生物药生产企业,并创造性的通过WuXiUPTM技术和Scale-out生产策略,实现了生产端的经济、灵活与高效。
  ——产业化与国际化:公司全球化布局产能,我们预计未来公司将在产能规模上全球领先(生物药CDMO规划产能第二大),规模效应进一步加强——公司计划将在美国、德国、新加坡建设原液生产基地,海外产能将在2026年达到约22万升,占总产能约37%。此外,公司还向制剂(DP)拓展,已建立拥有先进能力的生物药制剂研发和生产平台,目前在中、美、德拥有11个GMP制剂生产设施。
  ▍从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生物药CDMO行业未来长期持续向好。我们分析了市场关心的三大核心问题,认为未来行业成长性依旧,而药明生物一体化CRDMO平台则有望跟随全球新分子需求迭代,持续赋能全球客户,引领行业。
  1)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触底,已阶段性出现回暖。2022年Q1融资额出现下滑,但业内交易,收并购数据在2022Q2/Q3均出现环比上升,证明生物医药业内创新活力依旧。
  2)生物药产能供需整体平衡,而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质量产能则始终处于相对稀缺状态;若AD治疗性药物等潜在大品种能够上市和顺利放量,我们预计将占用大量产能,甚至可能出现产能供需失衡的局面。
  3)国际地缘政治对于产业链合作影响的担忧逐渐缓和。目前药明生物无锡子公司已被从UVL名单中移除,上海子公司也完成最终用户访问,UVL带来的担忧基本解除。而中国CDMO行业已深度嵌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我们认为无需过度担忧因地缘政治给CDMO企业的业务带来的微观影响,特别是对于全球化布局领先的企业。
  ▍风险因素:投融资环境恶化风险;公司商业化项目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局部疫情反复超预期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药明生物作为全球生物药CRDMO龙头,已搭建起一站式平台,服务覆盖生物药开发全周期。公司在手订单充沛,中短期业绩增长确定性强。目前公司已完成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建设,领跑优势明显。随着公司Follow-the-Molecule和Win-the-Molecule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全球化产能搭建,未来管线内项目逐渐推进,高项目价值的临床3期和CMO项目数量预计逐渐增多,将给公司长期业绩带来持续的推动力。而随着全球医疗健康投融资的触底反弹,和国际地缘政治对于产业链合作影响的担忧逐渐缓和,前期给公司估值带来压制因素也在逐渐褪去。公司是市场稀缺标的,专注于生物药领域且具备全球化竞争力的一体化CRDMO企业。综上,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5.77亿/60.04亿/77.91亿元,对应EPS预测分别为1.08/1.42/1.85元人民币(1.25/1.64/2.14港元),参考2023年可比公司平均36倍的估值(可比公司为药石科技、康龙化成(H股)、药明康德(H股)、Lonza以及三星生物;Wind或Bloomberg一致预期),考虑到公司更高的内生增速和全球化一体化生物药CRDMO龙头的稀缺性,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41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为67港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