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浙商证券-银行业优质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行情:再议银行机会三重奏-221129.pdf
大小:373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浙商证券-银行业优质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行情:再议银行机会三重奏-221129

浙商证券-银行业优质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行情:再议银行机会三重奏-221129
文本预览:

《浙商证券-银行业优质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行情:再议银行机会三重奏-221129(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商证券-银行业优质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行情:再议银行机会三重奏-221129(2页).pdf(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投资要点
  优质银行可能迎来一轮超过50%幅度的较大级别行情,建议积极把握。
  行情级别——优质行超50%幅度
  本轮银行行情,部分优质银行潜在上涨空间有望超50%。从估值角度,当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如平安、兴业等优质银行,截至2022年11月29日收盘,平安、兴业等优质银行的2023年PB估值仅0.62、0.50倍,即便修复50%,动态PB估值仅0.92、0.75倍,仍未突破1x PB,行情修复空间有望超预期。
  核心逻辑——未来不确定性下降
  本轮银行股上涨的核心逻辑是不确定性下降,银行机会遵循三重奏。受益于风险压力改善、息差基数消退,2023年基本面改善有望贯穿整年,驱动股价上涨。第一重奏:疫情防控优化;第二重奏:地产风险出清;第三重奏:经济景气复苏。
  机会主要集中在前两重奏的共振,行情已经徐徐拉开序幕。
  微观结构——保果实与逆袭共振
  一般而言,银行股机会容易发生在年底和年初,尤其前期股价持续承压、年底突然启动的行情建议引起高度重视,2012年12月份和2014年10月份是经典案例。
  为什么?从微观结构角度,有两点值得重视:
  一是容易引发保胜利果实和孤注逆袭的共振。临近年底,收益较优的基金存在保收益的诉求,往往采用跟随策略;与此同时,收益靠后的基金不再愿意追高前期踏空的板块,反而倾向于寻找一些三低(低估值、低涨幅、低预期)品种寻求逆袭,资金容纳量较大的银行股往往成为最佳选择。两者共振,有望共同催生银行股年底估值切换行情。二是看多者逐渐买、看空者没筹码卖。类似疫情下的出行链行情,当前看好疫情防控动态优化、地产风险出清的投资者逐渐买入银行股,悲观者虽然不看好,却没有筹码可卖。本轮对地产政策托底趋势已经明朗,保交楼政策全面发力,银行地产股有望复制出行链行情。
  推荐顺序——首选优质股份银行
  优先推荐政策修复弹性大的优质股份行和前期调整充分的优质中小银行,依次推荐平安、兴业、宁波和招行,还推荐低估值、高成长性的南京银行和成都银行。
  认知误区——活在过去的世界里
  当前市场存在两大担忧:一是担忧金融让利,二是担忧银行“买单”。(1)市场担忧:经济下行要金融让利,所以不看好银行?正解:金融让利已经从2020年之前的单边让利切换到如今的正和让利,央行引导降低负债成本、下调存款利率等,都是多方让利的举措。银行业ROE已经临近9.0%的内生平衡线,让利空间已经接近尾声。(2)金融救地产=银行“买单”,所以不看好银行?正解:当下讨论的已经不是银行买不买单问题,而是买大单还是买小单的问题。前期银行股价已经按照买大单下跌,救地产本质也是银行自救,未来股价上涨的驱动力源自从原来买大单到未来买小单的预期改善。
  银行地产——到底哪个板块更好
  市场认为:地产直接受益,地产股比银行股更好。我们认为:银行股不比地产股差。因为本轮地产救市聚焦于保交楼,意味着是保稳定,而非促发展,是风险出清,而非重启繁荣,反而跟银行基本面改善更匹配。
  投资建议——避免踏空和跷跷板
  本轮银行股行情有望既有绝对收益,又有相对收益。建议积极把握银行行情,避免踏空行情机会,或错失相对收益(跷跷板效应)。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失速,不良大幅暴露。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