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2023年财政如何发力?-221128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2023年财政如何发力?-221128(1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2023年财政如何发力?-221128(10页).pdf(1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从大方向上来看,2023年基本面压力较2022年边际上升,对应着财政支出仍需较2022年有所加码。其中:
一般预算方面,央行表内未上缴利润规模已经回到历史低值,新一轮“留抵退税”行动空间有限。同时2022年一般预算内资金,转结余到下年的金额也将低于2021年。在此情况下,为应对2023年民生、防疫开支压力,政府上调一般预算内赤字的必要性增强。若赤字率设定为3.4%(高于2021年、低于2020年),对应政府新增债务4.3万亿元。
政府性基金方面,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情况全面改善,最快也要到2023年三季度。而从全年规模来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增速预计仍将为负。在专项债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债务率已进入预警区间,专项债增量预计有限。2023年地方专项债新增规模或将延续2021、2022年趋势,较上一年压降1000-2000亿元。但是不排除特殊情况下,再次使用专项债“限额-余额”空间的可能性。
广义财政方面,政策性银行工具具有四大优点:(1)审批步骤少,更善于应对2023年不确定高的宏观环境;(2)可投向基建、地产,使用途径较政府资金更广泛;(3)与央行配合更密切;(4)发力空间较大;或成为2023年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政策性银行潜在扩表规模高达2.8万亿。相比之下,抗疫特别国债发行不够灵活,容易与政府普通债务融资混淆,推出的概率较低。
总的来看,相比于2022年财政支出更多依靠历史结余,2023年财政支出力度将进一步上升,但支出增量主要来源于债务融资,导致2023年财政支出对于资金面的利好将小于2022年,且债务集中融资、下拨对资金面的扰动加大。同时关注政金债供给上升,可能对政金债隐含税率造成影响。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超预期、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超预期、美联储货币政策超预期、通胀超预期、房地产政策超预期、历史数据无法预测未来走势,相关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