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资讯汇总42期:【前瞻产业周报】有效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降解-221123

《国泰君安-资讯汇总42期:【前瞻产业周报】有效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降解-221123(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君安-资讯汇总42期:【前瞻产业周报】有效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降解-221123(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微电子所在超强抗辐射碳纳米管器件与电路方向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与北京大学张志勇、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陈睿合作,研制出基于局域底栅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和静态随机存储器,并系统研究了碳纳米管器件与电路的综合抗辐射能力。研究显示,局域底栅碳纳米管晶体管和静态随机存储器在受到2.8× 1013MeV/g的位移损伤辐照后,仍可承受2 Mrad (Si)的电离总剂量辐照和104MeV·cm2/mg的等效激光单粒子辐照,其综合抗辐射能力优于硅基器件四倍。上述结果证明,碳纳米管器件和电路具有超强的抗辐射能力,为下一代宇航芯片研制开辟了重要的技术路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mall》期刊上。
科学家开发新型荧光探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光学与分子影像研究中心储军课题组研发了在活细胞内具有12倍荧光变化的高性能基因编码的环磷酸腺苷(cAMP)绿色荧光探针(G-Flamp1)。结合显微成像和光纤记录等技术,实时高灵敏检测了果蝇和小鼠等模式生物在特定行为过程中特定神经元的环磷酸腺苷信号的时空动力学变化,探索了环磷酸腺苷动力学与动物行为之间的内在关联。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西北工业大学双相合金强韧化研究取得突破。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王锦程团队提出了双相合金的相选择再结晶概念,实现了双相合金力学性能的显著提升。这种方法首次在共晶高熵合金中实现了高达35%的均匀延伸率,并实现了接近2GPa的断裂真应力。调控后的合金强塑性得到了成倍的突破,未来有望在空天防护、高端装甲中获得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亚纳米尺度PtFe团簇用于提纯氢气研究取得新进展。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洪阳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香港科技大学王宁、上海应用物理所姜政以及山西煤化所温晓东等合作,设计出一种锚定在弯曲石墨烯载体上的新型PtFe双金属团簇催化剂。该催化剂由少数几个Pt原子与邻近Fe原子键合形成原子级分散全暴露PtFe双金属团簇,可以实现低温下高效去除氢气中的CO,并保持100%的CO选择性。这种全暴露PtFe双金属团簇具有最大化的金属利用率和丰富的Pt-Fe界面活性位点,是目前已报道的具有最高低温活性速率的催化剂。该项研究工作为设计开发高效稳定的亚纳米金属催化材料提供新的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有效延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材料降解。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材料实验中心陈棋团队采用谢林的偏析模型来研究单个阳离子的迁移,发现初始膜的不均匀性加速了材料的降解。该研究制备了钙钛矿膜,通过添加硒吩,导致均匀的阳离子分布,阻碍了材料加工和设备运行中的阳离子聚集。在1次太阳光照下,在3190小时的最大功率输出后,合成的装置很好地提高了转化效率,并保持了初始效率的91%。本研究通过调整前体化学与硒的关系,开发了能够在高温下具有优异稳定性的优异钙钛矿太阳能器件,为提高电池寿命提供新的科学理解和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Science》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