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LG化学等海外巨头加入气凝胶扩产阵营,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221121

《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LG化学等海外巨头加入气凝胶扩产阵营,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221121(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化工新材料行业周报:LG化学等海外巨头加入气凝胶扩产阵营,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221121(49页).pdf(4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LG化学等海外巨头加入气凝胶扩产阵营,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LG化学在11月16日宣布新建一家气凝胶工厂,预计有望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生产;全球最大气凝胶企业Aspen在2022年2.5-2.75亿美元的资本开支预计均用在气凝胶扩产。气凝胶是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固体材料,目前主要的应用领域包括石化油管和高温反应装置保温、锂电池Pack外保温、锂电池电芯间隔热、建筑保温外墙保温、户外体育用品等。与传统保温材料相比,1)其保温性能是传统材料的2-8倍,因此在同等保温效果下气凝胶用量更少;2)气凝胶更换周期在20年左右,而传统保温材料的更换周期在5年左右,因此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更低。过去5年国内气凝胶市场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量的快速跃升及成本的快速下降,目前在石化管道、高温反应釜、热网管道、锂电池方面具有极具竞争力的性价比,下游龙头企业的切换诉求强烈,同时,在当前双碳政策下,节能将成为化工、能源、建筑行业未来的发展的主旋律。2021年锂电用气凝胶3.4亿(以单车价值量500元算,锂电气凝胶在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8%),同比+89%。除锂电领域外,气凝胶在石化领域也处在需求快速释放期,典型代表中石化2021年宣布采购10万方气凝胶(上次采购是2018年的0.5万方)。当前在碳中和背景下,化工企业普遍面临节能降耗的重要任务,因此对高效隔热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此外,海外企业也加扩产气凝胶的阵营,全球气凝胶进入发展快车道。我们建议关注气凝胶板块发展机遇和相关公司:晨光新材、泛亚微透、中国化学、宏柏新材等。
看好风电2023H1装机高增长,上游材料或量价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2年1-8月份国内风电新增装机16.14GW,同比+10.3%。而今年年内以来风电项目招标量在80GW以上,全年有望超过100GW。前三季度招标量与装机量的错配主要在于叶片更新迭代导致模具紧缺。而当前模具已经陆续交付,叶片厂预计在10-11月迎来排产高峰期。我们看好Q4叶片高排产给上游材料带来的需求增量。我们预计2022年国内风电装机在50GW,而余下的50GW的招标预计将在1年内逐步兑现,我们认为2023年上半年将会出现装机小旺季,聚醚胺、甲四、碳纤维等叶片上游材料或将出现供应紧张局面。
POE供需缺口或将放大,国产替代前景广阔。全球范围内POE主要应用于热塑性聚烯烃弹性体,其中尤以汽车行业为主,2020年需求占比达56%。伴随全球光伏装机的高增,POE需求持续增长。21年全球POE光伏需求量约16.7万吨,到2025年有望达到56万吨以上,POE总需求将进一步增至225万吨。目前全球POE产能仅有约110万吨,仍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且当前全球POE产能集中于海外厂商。国外有POE生产工艺的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催化剂进行了专利保护,并严格限制了其重要原料高碳α-烯烃的技术转让。鉴于较高的技术门槛和知识产权壁垒,以及原材料制约等问题,国内尚未有厂家实现工业化生产,目前所用的POE产品全部依赖进口。目前全球范围内POE产能十分集中,产能主要集中在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SK等公司,其中陶氏产能46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2%;其次是埃克森美孚和SK,产能均为20万吨,占比均为19%,三井化学拥有17万吨的产能,产能占比约为16%。随着后续国内企业中试完成及投产进度的加快,我国POE厂商有望获取广阔的国产替代空间。
看好工业硅产能错配带来供给缺口。我们看好23Q1工业硅的涨价行情,根据我们的测算,预计23Q1工业硅需求环比新增7.10万吨,而供给由于枯水期及新产能投放的综合作用环比基本持平,23Q1总体缺口约7万吨,此外,目前多晶硅毛利率超过70%,多晶硅企业加速投产意愿极强,且对工业硅涨价敏感度较低,工业硅涨价通道顺畅。因此,我们看好23Q1工业硅的涨价行情。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推行不及预期、相关技术迭代不及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