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

上传日期:2022-11-20 17:09:23 / 研报作者:李宏涛 / 分享者:1005681
研报附件
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pdf
大小:91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

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
文本预览:

《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2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正证券-通信行业周报:首张5G专网频率颁发,400Gbps技术将引领骨干网扩展-221120(22页).pdf(2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投资要点
  1.工信部颁发首张5G专网频率许可。5G专用网络是一种局域网,是使用5G蜂窝技术构建的具有统一连接性和特定区域内安全通信方式的专用网络,与有线局域网相比,对于连接设备具有更高移动性,与Wi-Fi等现有LAN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以及开放式的服务化架构,能够很好的弥补现有传统专网的不足,满足各垂直行业应用5G的需求。但目前我国频谱资源大部分已经划分给了公网,使得能够分配给专网的频谱资源十分有限。国家电网、富士康等企业都在谋求分配行业专用频率,以自建专网形式满足自身安全隔离、定制化建设的网络服务需求。工信部近日已给中国上海商飞发放了第一张企业5G专网的频率许可,5925~6125MHz和24.75~25.15GHz为工业无线专用的频段。5G工业专网频段的推出,不仅可避免与公众业务间干扰、让网络运行的更稳定更安全,而且5GCPE/工业模组不必再按多频多模配置,可显著降低成本。随着首张专网频率的颁发,将加速工业互联网的落地,同时带动5G专网产业链企业的发展,建议重点关注专网服务板块企业震有科技、海能达、七一二、佳讯飞鸿及网络设备板块企业中兴通讯、紫光股份。
  2.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达17.5亿户。在首届移动物联网大会(2022)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赵策表示,移动物联网基于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物联服务,推动人、机、物智能泛在连接,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加快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赵策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移动物联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一是网络建设迈上新台阶,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移动物联网络。截至9月底,全国NB-IoT、4G、5G基站数分别达到75.6万个、596.2万个和222万个。二是用户规模取得新突破,截至9月底,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累计达到17.5亿户,较年初增长3.5亿户,占全球移动物联网连接总数的比例超过70%。三是融合应用打开新空间,形成车联网、公共服务、零售服务、智慧家居等4个一级应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3个千万级应用。四是产业生态塑造新优势,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持续增强,国内移动物联网芯片和模组企业精耕细作、乘势突破,在全球市场占据一定优势。今年8月份,我国移动物联网连接数达到16.98亿户,首次超过移动电话用户数16.78亿户,我国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首个实现“物超人”的国家。这意味着移动物联网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新引擎,促进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产业实力不断提升的新力量。建议重点关注模组、网关板块企业移远通信、广和通、美格智能。
  3.400Gbps技术将引领互联网骨干网扩展的下一阶段。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和交换机市场研究的高级分析师表示,云服务提供商和电信服务提供商为了提高经济效率和优化网络容量,越来越多地采用支持400Gbps能力的路由器,将改变服务提供商路由器市场,并引领互联网骨干网扩展的下一阶段。受全球对IP骨干网升级需求的驱动,向支持400Gbps的路由器的重大转变正在进行中。2022年上半年,400Gbps路由器端口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140%,并预计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26年,收入将从占据2022年路由器端口总收入的15-20%增长到30-35%。从2022年到2026年的五年期间,400Gbps路由器的市场机会约为170亿美元。由于网络运营商继续部署400Gbps端口,使用断接模块和适配器以及软件密钥提供4×100Gbps连接,400Gbps和100Gbps路由器的合并市场机会预计将超过360亿美元。在未来五年内,大多数400Gbps路由器端口将部署在IP骨干网络中,而400Gbps技术将引领互联网骨干网扩展的下一阶段。云服务提供商最早率先采用400Gbps路由器,从2021年的大规模骨干网部署开始。电信服务提供商通常不会拆除和更换网络设备,而是在需要时逐步升级过时的设备并扩展容量。建议重点关注主设备及核心路由器板块企业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兴通讯。
  二、重点行业要闻
  1.北京移动携手中兴通讯完成SPN政企专线业务承载验证。北京移动联合中兴通讯在现网完成SPN政企专线业务承载测试,验证了中兴通讯为北京移动打造的“基础版”、“进阶版”SPN切片专线产品能够满足不同业务质量等级的政企专线承载需求,同时验证其现网SPN设备能够通过扩容小颗粒单板向SPN2.0平滑演进,为政企及垂直行业用户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切片服务。政企专线是运营商的“新贵”。政企专线业务需要灵活的带宽、多样化的隔离性与安全等级。为保障此类业务承载品质,北京移动部署FGU(Fine Granularity Unit)小颗粒切片打造“进阶版”政企切片专线产品,承载硬隔离、高安全要求的高价值业务。同时采用MTN大颗粒切片打造“基础版”政企切片专线产品,承载其他低隔离度和低安全要求的业务。本次测试还验证了SPN政企专线方案的业务保护能力。通过双归保护、隧道重路由和小颗粒逃生等多重保护方式,实现物理路由可达情况下的业务安全。在QoS保障方面,该测试方案具备带宽无损调整能力,能够在客户业务无感知的情况下,根据用户需求调整通道带宽,实现带宽利用率最大化。此外,本次测试还验证了Inband OAM随流检测能力,实现政企业务端到端和快速逐跳性能测量,帮助客户7×24小时实时监测网络运行状态。本次测试充分验证了政企SPN专线“基础版”和“进阶版”商用部署能力。未来,中兴通讯将继续与北京移动深度合作,打造技术领先和产业成熟的SPN网络,为政企专线及垂直行业客户提供有竞争力的优质承载服务,推动新数字经济发展。
  2.中兴通讯完成业界首次基于低频5G商用基站的通感融合测试验证。2022年11月,在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中兴通讯使用4.9GHz低频5G商用基站,完成了室外无人机、车辆和行人感知测试验证以及室内场景下呼吸感知的测试验证。验证结果显示,在一定环境下室外低空无人机最远感知距离超过1400m,同时实现无人机、车辆和行人多目标移动轨迹感知,初步验证低频感知在低空安防、交通安全管理等应用可行性。室内场景下开展了视距和非视距呼吸感知测试,其中在视距场景下呼吸监测能力与商用呼吸监测仪表相当,准确率超过95%,可助力健康管理等感知应用。通信感知融合技术作为5G-Advanced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基于现有通信系统设计使能感知,扩展通信系统传输数据以外的应用能力。通过基于通信系统的感知,一方面可以提供环境中非终端目标探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助通信网络规模部署优势融合现有感知技术提升其感知范围和精度。中兴通讯一直致力于针对智慧低空、智慧交通、智慧生活等场景展开毫米波、Sub6G等不同频段5G通感融合技术研发与验证。此次基于低频5G商用基站的通感融合测试,实现无人机、车辆与行人的轨迹感知和呼吸健康监测感知,为5G通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开展业务应用验证了技术的可用性,为5G商用网络向垂直行业拓展提供创新思路,助力释放5G商用网络更多产业价值。后续中兴通讯将在IMT-2020(5G)推进组的指导下,进一步深耕5G通感融合的技术演进。
  3. LightCounting:2023年头部云计算厂商资本开支或将大幅削减。LightCounting发布报告称头部客户资本开支的缩减对光通信行业供应链而言是一个预警信号。今年早些时候,根据LightCounting追踪,预计2022年前15家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CP)的资本开支超过了前15家通信服务提供商(CSP)的资本开支。不过,2022年的实际支出增长可能会略低,因为许多ICP和CSP在报告了低于预期的第三季度财务报告后,正在密切关注自己的资本开支,但2022年的交叉仍然很有可能。问题是,如果ICP明年大幅削减支出计划,2023年可能会出现相反方向的交叉。
  三、投资组合
  本周关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测导航、中海达、紫光国微、紫光股份、中兴通讯;
  长期关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主设备:中兴通讯、烽火通信;北斗:华测导航、振芯科技;军民融合:七一二、盛路通信、紫光国微;数字货币:楚天龙、恒宝股份;物联网:移远通信、美格智能;云/IDC:紫光股份、光环新网、润建股份、佳力图、英维克;光模块:中际旭创、天孚通信;海上风电:中天科技;工业互联网:东土科技、飞力达。
  四、风险提示
  运营商集采进度不及预期、国内疫情反复影响产品交付、企业经营成本上升。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