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

上传日期:2022-11-20 12:28:02 / 研报作者:赵伟2022年水晶球宏观最佳分析师第5名
杨飞马洁莹
/ 分享者:1005795
研报附件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pdf
大小:151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
文本预览:

《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金证券-宏观专题报告:“债灾”?与2016年底有质的不同!-221119(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近期,债券市场剧烈调整,引发大家对2016年“债灾”重现的讨论。当前市场与2016年有哪些不同、未来又将如何演绎?本文系统梳理,可提供一定参考。
  “债灾”?“利空”集中扰动下,交易拥堵和净值化“负”反馈放大市场波动
  交易过于拥堵下,市场稳定性明显下降,机构行为对利空因素的反应更加敏感。2022年11月14日-18日,债市经历“惊心动魄”的一周,10年国债收益率上行9BP,短端上行更大、1年国债和1年AAA短融收益率分别上行21BP和42BP。事后来看,债券市场虽然难逃涨跌轮回,但交易过于拥堵的警示信号值得以后重视,机构杠杆用足、利差压到极致等,会导致债券市场稳定性明显下降。
  “利空”集中扰动下,净值化机制下的资产负债“负”反馈,放大市场波动。前期压低收益率的三大变量在近期出现“反转”信号,民企“第二支箭”等推动房地产预期修复,防疫优化带来经济预期修复,及中美元首会晤透露的外部局势缓和信号,叠加资金面的偏紧,推动收益率在11月7日-11日当周已开始上行,部分银行、理财资金赎回,导致公募基金等机构被动卖出,加速了收益率的上行。
  “债灾”旧日重现?相较2016年底,基本面、资金面、杠杆均有质的不同
  不同于2016年底,经济未来1-2个季度或延续下行,在此过程中“资产荒”的延续也有利于遏制”负”反馈机制。始于2016年10月债市牛熊大切换,是“政策底”和“经济底”夯实、资金成本抬升共振的结果。相较之下,出口加快回落、地产低迷和疫情反复等,使得当前经济仍面临阶段性“二次探底”风险,货币流动性也不具备持续收紧的基础;地产等低迷下,资金与资产不匹配的现象依然较为突出。
  “资管新规”约束下,当前机构杠杆行为较为规范,没有抬升资金成本“去杠杆”必要。2018年之前,监管归属不同的银行理财、券商资管等机构,通过层层嵌套等实现表外加杠杆;而“资管新规”的穿透式监管,将机构杠杆约束在2倍之内、甚至更低,显著降低了杠杆收缩效应和缩短了资产负债”负”反馈的链条。此外,2016年机构对央行“收短放长”的后知后觉,也加剧了2016年底的“踩踏”。
  后市演绎?中短期”负”反馈或趋缓和,但中长期面临基本面回归带来的压力
  央行果断行动下,机构预期有所平复、”负”反馈趋于缓和,后续还需跟踪理财等行为变化。债市大幅调整后,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平抑资金波动,11月15日18日,逆回购合计净投放3650亿元,资金利率明显回落、R001下降50BP至1.4%附近,机构”负”反馈行为也开始有所缓和。中期来看,理财全面净值化过程中,居民理财和机构投资行为的不断磨合、成熟,带来理财申赎变化仍需跟踪。
  类似2016年“债灾”不会重现,债券市场中长期或回归基本面驱动。当前与2016年的基本面、资金面、杠杆等不同,使得债券市场短期大幅调整不会演变成2016年“债灾”。中长期来看,稳增长继续发力、疫后修复及地产超调后的企稳等,或推动经济回归“新稳态”,使得基本面对债券市场的压制逐步显现。稳增长续力带来的债券供给冲击、资金波动等,也可能阶段性干扰交易行为、放大市场波动。
  风险提示:政策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的干扰,全球经济衰退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