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

上传日期:2022-11-16 18:50:16 / 研报作者:徐超张庚尧 / 分享者:1002694
研报附件
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pdf
大小:1280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

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
文本预览:

《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1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平洋证券-房地产行业深度报告:大类资产配置系列专题001,从起源到前沿-221115(19页).pdf(1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大类资产的有效配置是成功投资的关键。关于大类资产配置理论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但资产配置的思想早在3000多年前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所记载:人们应该把财富平均地分配到土地、商业贸易以及现金储备。Brinson等人(1986年)曾经采用业绩分解法研究了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对投资组合收益率的影响,得出了资产配置解释了91只共同基金收益率方差的93.6%。后来,Brinson又将这一数据调整为91.5%。
  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有业界和学界对资产配置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比较前瞻的研究是把资产种类分配转换为风险分配、因子分配等,量化在配置中扮演的角色愈加重要。比如,估值、规模等因子将“低市盈率”、“小盘股”等“市场异象”内生化,也即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惯性和共性。但是这均为一维视界的,若需要挖掘主导市场的内在,则需要挖掘二维视界的规律和现象,就如同从不同角度寻找一个最佳的梯度下降,得到最优的资产表现。值得注意的是,二维视界并不是机器学习,而是也基于市场和人们共同的行为表现规律。
  在20世纪30年代,当时业界最流行的是60/40投资组合以及二八策略,两种理论策略均是根据各类资产历史表现总结出的普适性的策略方法,目前在资产配置领域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在1952年,Markowitz刊登了《资产组合选择》,其中,均值方差模型中的有效边界理论的创立,标志着现代资产配置理论发展的开始。基于该模型的基础上,CAPM模型和Black-Litterman模型逐渐演化出来。在2004年,基于经济周期的资产配置策略的美林时钟投资和全天候配置策略随之出现。目前的因子配置、风险平价模型、风险预算模型、J.P.MorganMozaic指数以及cGAN机器学习模型等较为的前沿的资产配置策略逐渐进入投资者的眼中,不仅能够满足不同投资人的需求,同时也丰富了大类资产配置理论的发展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