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兴业证券-汽车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不必悲观,结构制胜-221115.pdf
大小:9331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兴业证券-汽车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不必悲观,结构制胜-221115

兴业证券-汽车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不必悲观,结构制胜-221115
文本预览:

《兴业证券-汽车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不必悲观,结构制胜-221115(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汽车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不必悲观,结构制胜-221115(82页).pdf(8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2022年回顾:政策催化,先抑后扬。2022年初因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乘用车行业整体销售承压,6月以后政策催化,整体板块反转向上。2022Q1-Q3狭义乘用车批发同比增速8.8%、-1.3%、37.7%,零售同比增速-8.9%、-14.4%、12.6%,考虑21Q4批发基数走高,零售走弱,预计22Q4批发同比增速下行,零售同比依然较强。22年乘用车全年批发预计同比+12.3%,零售预计同比+1.3%。
  2023年展望之总量:乘用车总量不悲观,新能源依然高增长,出口是新亮点。我们预计2023年乘用车整体销量不悲观,主要因为:1)22H2这一轮购置税优惠的透支绝对量比历史2016-2017要弱;2)23年出口的大幅增长预计对冲部分国内压力;3)中期维度,汽车18-22年持续受供给或者需求侧压制,23年若宏观条件整体平稳预计乘用车总量趋稳,其中新能源依然是结构亮点,预计新能源乘用车2023年销量900万辆左右,渗透率38%左右,同比增38%左右。
  2023年展望之格局:自主品牌加速崛起,领先电动智能车企进入新淘汰赛。2023年预计自主品牌份额借助电动智能化将进一步提升:电动智能大时代,自主品牌整体因技术能力,品牌认可的提升,以及在电动智能领域的领先,未来有望持续份额提升,2022(1-9)自主品牌份额已经提升至48%(20/21全年为38%/44%),未来3-5年有望提升至60%(电动智能车55%,其中自主70%;传统车45%,其中自主50%)甚至更高。暂时领先的电动智能车企23年开始进入新淘汰赛:头部电动智能车企已经完成0-1过程,2023年进入1-10过程的淘汰赛,整体竞争加剧,但细分领域竞争程度不同,23年30万以上电动智能市场仍相对蓝海,主力车型定位此区间,且规模大放量的整车23年有望在竞争中领先。
  2023展望之技术:新技术方向,整车智能驾驶能力分化,零部件领域高压快充有望成新趋势。整车领域,预计2023年优势主机厂开始落地城市道路部分L4功能,头部车企的智能驾驶能力强弱开始呈现区分度;零部件领域,天幕玻璃、空气悬挂、线控制动、激光雷达、AI芯片的搭载率预计进一步提升,逐步进入兑现期,而高压快充、钠离子电池、车载游戏、车内AR互动有望成为即将落地的新趋势。
  投资建议:不必悲观,结构制胜。总量角度,基于政策透支测算,出口增量预估,以及中期乘用车总量趋势,我们预计23年乘用车总量不悲观。结构角度,预计电动车依然高速增长,自主品牌份额进一步提升,且分价格带30万以上市场仍相对蓝海。新技术角度,主机厂智能驾驶能力分化,零部件领域高压快充有望成为新趋势。基于此,我们看好自主品牌崛起的先锋,推荐比亚迪、理想汽车(港股团队覆盖)、蔚来汽车(港股团队覆盖)、长城汽车、长安汽车等,看好受益电动智能化新趋势以及整车格局变迁的零部件,推荐银轮股份、爱柯迪、福耀玻璃、拓普集团、中鼎股份、伯特利、德赛西威、经纬恒润等,关注永贵电器、盾安环境等。
  风险提示:2023年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汽车价格战超预期,电动智能新趋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涨价,汽车行业政策出现变动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