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

上传日期:2022-11-14 15:31:08 / 研报作者:明明章立聪 / 分享者:1005686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pdf
大小:1217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2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债市聚焦系列:从防范“金融空转”看货币政策的方向-221114(25页).pdf(2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金融空转”即在传导渠道中,资金过久地停留在金融体系内,抬高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的初衷。通过回顾分析,我们认为,观察当前“金融空转”的市场背景和主体行为,无论是从驱动因素还是负面影响等方面,均不及2015-2016年时期严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货币政策的快速收紧。对于短端利率而言,监管调整不构成核心矛盾。从当前的政策逻辑和融资修复情况来看,预计央行将稳步引导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
  ▍流动性分析的基础框架:“金融空转”的本质是流动性配置失衡,不考虑权益市场以及更复杂的衍生品市场等,流动性传导的主体可大致分为央行、金融机构以及实体部门,在传导的过程中,各类重要利率指标也在互相影响。“金融空转”即在传导渠道中,资金过久地停留在金融体系内,阻碍资金流向实体,抬高实体经济获取资金的成本,违背了金融服务实体的初衷。常见流动性观测指标有:超储率、银行间市场杠杆率、回购成交量与隔夜占比、空转倍数。
  ▍“金融空转”的防范与监管回顾:①2015-2016年: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市场利率不断走低,波动也明显减弱,催生了“自营—货基—同业存单—同业理财”空转链,资金在金融市场里空转构筑了“繁荣假象”。为约束同业资产的盲目扩张,2017年起,金融防风险、去杠杆成为政策的重心,货币政策转向,金融监管从严。②2019-2020年:第一波空转发生时票据市场高速发展,结构性存款成为银行揽储新利器,二者共同催生了套利空间。第二波空转发生在疫情之后,央行有意维持宽松的资金面和便利的融资环境,在此背景下以结构性存款为核心的空转套利模式卷土重来。③2022年:当前弱社会融资需求与M2走势背离,导致资金淤积在金融体系内。短端利率走低使得通过加杠杆进行期限错配的盈利空间增大,流动性风险也随之上行。
  ▍观察当前与历史上的资金淤积现象,我们发现其存在以下相同点:①资金淤积的前提是宽松稳定的资金面;②货币政策“锁短放长”是监管开始针对性治理的重要信号。不同点在于:①基本面环境不同:2015年国内基本面压力相对较小,而2020年新冠疫情等因素加大了经济保持稳步增长的难度与不确定性;②驱动因素不同:2015和2020年分别是市场主体为了扩表或套利而进行的主动加杠杆行为,今年投资者加杠杆则是在资产荒背景下,机构在有限的选择中所采取的交易策略;③复杂程度不同:2015年的“空转”涉及主体多、资金量大,而2020年的链条相对较短,套利规模有限。④监管应对措施不同:2015年监管发力在金融机构业务模式,是框架性的;此后的监管主要针对特定金融产品,是事件性的。
  ▍防范“空转”带来的监管启示:从历史看,“金融空转”问题会制约货币政策宽松,总量型工具的使用会更加谨慎,“直达实体”的结构性政策工具增加。从监管程度看,金融监管及货币政策的收紧力度与基本面情况成反比,与资金淤积的复杂程度成正比。
  ▍后市展望:观察本轮“金融空转”的市场背景和主体行为,无论是从驱动因素还是负面影响等方面,均不及2015-2016年严重,因此不用过于担心货币政策的快速收紧。对于短端利率而言,本轮防范“金融空转”下的监管调整不构成核心矛盾。从当前的政策逻辑和融资修复情况来看,央行将稳步引导资金利率向政策利率回归,预计最近1-2个月内DR007将在1.7%-1.9%区间内震荡运行。从策略的角度来看,防疫政策进一步优化打破基本面对债市的利多环境,而资金面调整和风险偏好变化亦是债市阶段性主线,MLF续作决议落地前建议缩短久期防守,在宽信用和稳增长目标驱动下,今年四季度末后,债市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