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证券-2023年港股非银金融行业年度投资策略:长线布局券商及财险龙头-221112

《兴业证券-2023年港股非银金融行业年度投资策略:长线布局券商及财险龙头-221112(46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兴业证券-2023年港股非银金融行业年度投资策略:长线布局券商及财险龙头-221112(46页).pdf(46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港股券商及多元金融投资策略:改革政策频出,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海外流动性边际改善,国内经济复苏、宽信用动能恢复,2023年整体风险偏好或回暖,成交额、投资收益均有望改善。1)2023年,美国政策利率见顶,叠加美国经济预期走弱,长债利率有望见顶回落,从而提升外资风险偏好。2)中国结构性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8、9月份社融数据较前期好转,宽信用动能逐步恢复,2023年中国经济基本面终将迎来改善,外资有望重新配置中国优质资产。
资本市场改革政策频出,行业马太效应增强。1)全面注册制呼之欲出,注册制对券商的定价能力、承销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2)科创板做市制度正式发布,合规、风控良好的头部券商在资本实力、投研实力、定价能力、风险管理等专业素质方面同样具备明显优势,因而预计头部券商能够率先入局。3)公募牌照扩容、个人养老金制度架构不断推出完善,有望为公募基金带来稳定的长线增量基金,头部渠道机构更受益,利好产品端长期投资能力优秀的机构。4)沪深交易所两融标的扩容有望吸引增量资金市场,提升市场流动性,利好资本金规模大的券商。
香港优化上市制度、强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加强互联互通机制,有望进一步提升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港交所是率先受益者。港交所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将进一步吸引海内外优质科技公司来港上市;持续拓展互联互通,推动产品和市场创新,包括将ETF纳入沪深港通、计划推出“互换通”等,有望更好地发挥国际金融枢纽的作用;计划推出港股通人民币计价,加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港股保险投资策略:寿险改革持续推进;财险强者恒强
资产端:市场风险偏好改善,险企资产端投资收益或将改善。资本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或回暖,在投资资产规模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险企投资收益有望改善。且险资持有地产主要集中于国企央企,随着国央企优质房企市场份额提升、利润率改善逐步兑现,险企资产端向好。
负债端:寿险转型期,业绩承压;财险强者恒强。1)寿险:产品方面,GDP增速中枢回落叠加疫情冲击,长期保障型产品需求承压,而长期储蓄型产品在资本市场波动背景下需求提升,但新准则下保费及亏损确认方式降低险企销售动机;渠道方面,近年来高NBVM的代理人渠道规模持续承压。2)财险:保费方面,新能源车业务强劲增长有望带动车险保费持续向好,非车险业务受益于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落地与服务国家战略相关领域保险需求的持续释放;承保利润率方面,龙头公司优于同业,且具备提升空间。
长端利率或将继续压制保险股估值。经济修复预期+流动性宽松,长端利率震荡下行,通过压缩利差来压低险企内含价值、拉低新业务价值预期,进而抑制估值水平。
投资建议:1)券商及多元金融:建议关注投行业务保持龙头地位、业务结构逐步多元化的中信证券(06030.HK)以及资产端具备优质资产供给能力的广发证券(01776.HK);关注全面受益于香港金融中心发展,具备长期价值的香港交易所(00388.HK)。2)保险:基本面财险强于寿险。财险标的中,重点推荐稳健性强的中国财险(02328.HK);寿险中优选地域扩张加速的友邦保险(01299.HK),建议关注估值安全边际较高的中国平安(02318.HK)。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波动;证券发行政策落地效果不达预期;财富管理转型不及预期;保费收入不及预期;保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保险公司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