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芯海科技-688595-2022年三季报点评:持续加大投入,布局战略产品研发-221111

《中信证券-芯海科技-688595-2022年三季报点评:持续加大投入,布局战略产品研发-22111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芯海科技-688595-2022年三季报点评:持续加大投入,布局战略产品研发-221111(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芯海科技是模拟信号链+MCU芯片公司,依托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DC)和高可靠微控制器(MCU)核心技术,深刻理解市场需求,面向智慧健康、AIoT、消费电子、工控、汽车、医疗等下游市场,整合芯片、算法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公司2022年以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布局汽车、工业、BMS等应用领域,拓展未来成长空间,我们给予公司目标价69元,维持“买入”评级。
▍短期因下游需求受抑制及股权激励费用等,利润端阶段性承压。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86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320万元,同比-9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3135万元;净利润同比变动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受国内局部疫情反复、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等影响,8位MCU、传统消费类电子产品需求受到抑制,出货节奏放缓、价格下降;而公司在32位MCU、BMS、工业仪器仪表等业务领域创新产品营收同比增长较快;另一方面,公司重点加强在汽车、工业、BMS等战略产品方面的研发、市场布局及产品规划、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前三季度增加销售、市场、研发等费用4801.26万元,同时股权激励费用摊销6102.13万元,同比增长63.99%;根据公司公告,若剔除上述因素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为7768.54万元,同比下降约40.91%。单季度来看,2022Q3收入1.48亿元,同比-21.34%;归母净亏损1283万元,扣非后归母净亏损3498万元。
▍加大研发投入,布局汽车、工业、BMS等战略产品。公司Q3单季度毛利率36.5%,环比-6.5pcts;期间费用率合计62.1%,环比+17.3pcts。Q3研发费用5496万元,研发费用率达37.14%;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累计1.48亿元,研发费用率30.4%。研发费用率高主要由于研发人员人数增加、薪酬增长、股份支付分摊,同时研发材料、试制测试检验费增长。公司重点布局高端消费、工业、汽车等市场,我们预计新品研发有望带来未来发展潜力。
▍公司优势在于将高性能模拟信号链与高可靠MCU技术相结合。目前公司32位MCU占MCU产品线的比例超过五成。在工业领域,公司2022年推出了Smart Analog系列产品,主要针对工业市场“感知与交互”应用场景,能够在符合工业级工作环境下稳定运行,基于24位高精度ADC等高性能指标,可广泛应用于智能传感器、环境测量、工业测量、消防安防、健康医疗等领域。在汽车电子MCU方面,公司正在研发M系列(应用于车身控制,如车窗、车灯、雨刮器、空调等)和R系列(应用于动力总成、刹车系统等),同时正在推进ISO26262 ASIL-D功能安全体系认证。在高端消费市场,公司32位高性能EC芯片CSC2E101成功进入Intel PCL ( Platform Component List)序列,PCL作为ODM/OEM选择的参考文件,包含了最新平台经过英特尔验证的设备,这一突破意味着公司的EC芯片率先达到国际行业标准并获得全球PC行业龙头厂商英特尔认可。BMS方面,公司单节BMS芯片已经实现大规模出货。同时,公司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电动工具、扫地机器人等2-5节BMS产品开发顺利,有望于2022下半年上市,应用于动力电池的5-16节的BMS产品有望年内启动开发工作。
▍风险因素:公司技术与产品迭代进展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芯片产品价格波动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公司在工业、汽车、高端消费相关领域布局,未来成长空间扩大,短期受需求下行和公司加大投入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2/23年净利润预测至0.70/1.41亿元(原预测为1.86/2.52亿元),新增2024年预测2.22亿元,对应EPS预测为0.49/0.99/1.56元。芯海科技作为国产模拟信号链+MCU芯片设计企业,市场空间大、份额尚小,受益物联网、工业等市场需求和国产替代有望持续快速成长,我们选取部分模拟芯片公司(圣邦股份和思瑞浦)作为可比公司,参考可比公司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60倍,考虑到公司发展阶段相对早期,增速高于可比公司,我们按照2023年70倍PE,给予目标价69元,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