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证券-FOF策略专题报告:基于二次曲线理论的基金经理生命周期研究,兼论新锐基金经理的的遴选逻辑-221110

《华宝证券-FOF策略专题报告:基于二次曲线理论的基金经理生命周期研究,兼论新锐基金经理的的遴选逻辑-221110(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宝证券-FOF策略专题报告:基于二次曲线理论的基金经理生命周期研究,兼论新锐基金经理的的遴选逻辑-221110(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公募基金的快速发展,与自身所在的高度竞争的生态环境密不可分,虽然基金管理和企业管理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基业长青是摆在每个基金经理面前的问题。随着管理年限和业绩的增长,管理规模也不可避免地增长,本文从第二曲线理论出发,梳理了基金经理的生命周期及各阶段的特征,从认知积累的角度尝试解答规模与业绩的关系,并基于此给出了遴选新锐基金经理的定性思路。
相比实体产业需要考虑人力资源、生产资料、技术、管理等复杂变量,除开不可控的运气因素,我们认为基金管理的核心是认知的积累。认知积累可以拆分成认知质量和获取效率的乘积,其中认知质量可理解为对市场、行业、公司的认知,尤其是对行业和公司的认知质量可以直接通过管理人的学术背景、研究生涯等定性刻画;获取效率是指认知获取的快慢,其与获得认知的难度有关。
基于第二曲线理论,基金经理认知积累最快的有两段时间,第一段是其认知质量和获取效率共振阶段,第二段则是其将过去经验融汇到其他风格或行业开启的“第二曲线”。在这两段时间内,他们获得超额认知的可能性更高,继而获得超额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从基金经理生命周期来看,新锐基金经理处于快速成长期,不管是认知宽度还是认知深度都有继续打磨的空间,同时管理规模合理尚未触及他们的极限点,是创造超额alpha的黄金时期,这也是挖掘新锐基金经理的深层原因。另外,有些刚踏入公募基金管理行业的资管老将也是我们关注的另一类“新锐基金经理”,他们在险资、券商自营或者公募专户等投资机构任职多年,投资风格稳定,偏好具备成长属性并有估值保护的个股。从生命周期来看,他们也已经完成了从快速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转型,但可能因为基金公司知名度等问题其管理规模远未触及他们的极限点。
新锐基金经理因为通常管理年限不长,能够衡量其长期业绩稳定性的指标可能存在一定失真。因此遴选指标主要围绕第二曲线理论,对管理年限、管理规模、认知宽度、认知深度等做一定限制。
风险提示:本报告主要基于公募基金市场现状和政策本身的解读,不涉及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