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证券-横跨20年:QFII重仓股变迁史-221108

《财通证券-横跨20年:QFII重仓股变迁史-221108(3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通证券-横跨20年:QFII重仓股变迁史-221108(34页).pdf(3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从2002年开放到2022年,QFII走过二十年历程,重仓股变迁的研究意义重大:从2002年QFII制度正式出台,到2020年取消额度限制、简化审批流程,如今QFII制度已经走过二十年历程。相关规定不断优化,外资投资便利度不断提升,吸引越来越多外资流入。外资机构以丰富经验、成熟理念和先进技术,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健康活力。二十年QFII历史彰显中国资本市场金融开放之路。在陆股通得越来越多关注的同时,以QFII为代表的传统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值得深入分析。目前QFII和RQFII持有A股总市值破万亿,重仓股市值超2000亿元。
板块配置:主板占比下滑至71%,创业板与科创板提升至29%:从板块角度来看,2003-2017年,QFII重仓股主要配置主板,占比达90%,2017-2022Q3下滑至71%,创业板与科创板由10%提升至29%。从市值风格来看,2007-2014年,代表大市值的沪深300成分股占QFII重仓股的比例从50%升至80%,2015-2020年维持在60-70%,2022年下滑至57%;中证500、中证1000等中小市值股票占比则从2014年的11%逐步提升至2019年的26%,2022Q3回升至29%。
行业配置:03-08年周期,09-17年消费,18-22年科技&工业。整体来看,QFII资金的行业配置呈现出明显顺经济发展阶段特征。2003至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经济高增长,危机后四万亿计划发力,QFII配置周期类行业较多,2005-2008年持仓市值占比超50%;2009-2017年,消费类行业受到青睐,占据QFII重仓股中最大比重,2013-2017年持仓市值占比超50%;2018-2022Q3,消费类行业估值较高,部分QFII兑现浮盈离场,配置占比下滑至16%;而以TMT和工业(新能源链)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方向成为QFII主要的行业配置方向,2022年Q3占比分别29%、27%。
ROE、估值、重仓集中度、持股周期4维度剖析二十年QFII重仓股:1)ROE角度,过去二十年QFII重仓股ROE水平提升,当前多数位于20-30%水平。2003-2007年,40%QFII重仓股的ROE水平在10%-15%水平,而2010-2021年ROE水平则多在20%-30%区间。原因一方面为产业发展、龙头公司市占率提升等共同促成了公司自身ROE的提升,另一方面A股有更多的优质资产供投资者挑选。2)估值角度,QFII近年开始精选高估值成长。2010-2019年QFII重仓股多数PE位于10-20x,当前占比降至18%;2019年以来,QFII也开始精选高估值成长股,2021年50-100倍PE的重仓股市值占比超40%,这一比例在全部A股中仅31%。3)集中度角度,QFII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持续下降,当前约40%,偏好新能源、TMT个股。QFII前十大重仓股占全部重仓股市值的比重由2003年的97%持续下降,目前企稳在40%左右;QFII过去偏好消费等蓝筹股,2020年起QFII重仓股多元化,全方位挖掘“核心资产”,2021-2022年新能源产业链、TMT行业最受青睐。4)持股周期角度,被QFII持股20个季度及以上的个股共57只,医药、家电、银行、交运行业的个股较多。对于周期类行业,许多股票并不符合通常认知里外资的审美偏好。消费和医药板块中,出现了许多市场公认的“蓝筹白马”、“核心资产”。TMT板块中,电子行业由于消费电子在过去十年间的发展,QFII与内资机构的选股偏好较为一致,而计算机、传媒等板块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竞争变数,仍需等待时间的验证。5)单个QFII机构持股较长的27只个股,平均涨幅超350%。被单个QFII机构持股较长的27只个股,持股时间处于20-41个季度,平均涨幅超350%,有9只个股的涨幅超2倍。
2014-2022Q3,QFII持股次数前10组合累计收益超600%,高出公募持股次数前10组合70%+。选取2014年至今,被QFII机构和基金公司持有次数最多的前10只股票和前50只股票。2014年至今,按市值加权的QFII持股次数前10组合累计收益率达607%,而剔除金融股的公募基金持股次数前10组合涨幅为530%。
风险提示:1)本报告为历史分析报告,不构成任何对市场走势的判断或建议,不构成任何对板块或个股的推荐或建议;2)QFII重仓股分析基于可得的公开披露的持股数据,无法反映其全部持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