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君安-资讯汇总39期:【前瞻产业周报】“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格点QCD研究-221102

《国泰君安-资讯汇总39期:【前瞻产业周报】“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格点QCD研究-22110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泰君安-资讯汇总39期:【前瞻产业周报】“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格点QCD研究-221102(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助力格点QCD研究。LPC合作组针对LQCD计算对计算资源的需求,依托“东方”超级计算系统强大的支持,完成了最大3亿格点数的大规模模拟计算,证实结合Wilson圈的平方根与短距离强子矩阵元,可以有效地消除准TMD算符中所有短程发散,并在短程时与解析计算结果一致;同时,基于最大2亿格点数的大规模计算,可以得到LCDA理论预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PhysicalReview Letters》期刊上。
动物所报道BATF缺失可提高CAR-T细胞抗肿瘤活性。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皓毅团队通过降低CAR-T细胞与肿瘤细胞的比例并延长共培养,在体外获得具有典型耗竭特征的人原代CAR-T细胞耗竭模型。基于这一模型进行候选基因的筛选,发现敲除转录因子BATF可显著提高CAR-T细胞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后续的机制研究发现,敲除BATF在提高CAR-T细胞抵抗耗竭能力的同时使得CAR-T细胞产生更多的中央记忆细胞亚群,进而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效果。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ancer Cell》期刊上。
宁波材料所等在二维石墨烯限域MOFs催化水裂解析氧方面获进展。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张涛、浙江大学侯阳、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肖建平合作,开发出二维纳米限域策略,即通过双电极电化学系统将导电性差的MOFs限域在石墨烯层间,进而提高其OER催化活性。该研究所获得的NiFe-MOF//G催化剂仅需106mV的极低过电位即可达到10mAcm-2电流密度,同时表现出优异的OER催化稳定性,在10mAcm-2电流密度下可稳定运行超过150h。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
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为开发高效稳定有机太阳能电池提供新思路。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包西昌团队利用聚芳醚与光伏给受体材料的溶解性差异并结合逐层涂覆方法制备平面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该方法不仅提升了光敏层给受体的分子紧密堆积,更改善了电荷复合和电荷提取能力,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18.6%的高光电转换效率,绝缘树脂在光敏层内部形成矩阵网络结构,降低了材料的自聚集,提高了器件光热稳定性。基于此,研究人员还发现聚芳醚材料均匀分布在光敏层内部,发展了有机光伏pin概念,增强有机光敏层的介电常数和内置电场,提高载流子的传输与收集效率。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CSEnergy Letters》与《Nano Energy》期刊上。
大连化物所揭示分子筛催化乙烯酮转化制汽油反应机制。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潘秀莲团队,联合侯广进团队,在分子筛催化乙烯酮制汽油反应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通过反应动力学,结合原位红外光谱和固体核磁共振技术,探讨了H-SAPO-11催化乙烯酮转化生成汽油的反应路径。结果显示,乙烯酮在分子筛上极易发生质子化或二聚后再发生质子化,经过乙酸酮基化或乙酰乙酸脱羧两条反应路径生成丁烯,并进一步转化成为汽油。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ACS》期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