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证券-【债券日报】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的信用要点解读-221031

《华创证券-【债券日报】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的信用要点解读-221031(8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创证券-【债券日报】国务院金融工作报告的信用要点解读-221031(8页).pdf(8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一、历史工作总结情况
2022年10月28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做了《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系统性地总结了过去一年金融领域的货币政策、金融业实力、金融服务、风险防范、政治站位等方面的相关工作。
整体而言,《报告》本身对于风险防范非常重视,在强调中央统筹协调的同时,不断压实地方责任、关注金融安全、处置大型主体,整体报告内容对于未来维护金融稳定、处置债务风险的关注度很高,对于当下市场环境中的信用挖掘相对利好。
二、信用方面,五大政策关注要点
1、中央的统筹协调方面,中央的金融稳定统筹协调对于债务管控具有首要意义;《报告》中提到《宏观审慎政策指引(试行)》,这一文件提到要丰富风险监测方法和技术,采取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监测和评估,积极探索运用大数据技术;中央支持增值税留抵退税、地方政府转移支付。
2、压实地方责任方面,再次提到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重大风险处置机制;健全金融委办公室地方协调机制。
3、金融安全方面,报告再次提到“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绝大部分涉及金融领域的公开政策报告均提及守住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问题,这一逻辑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城投债券首单违约的发生或将更为谨慎,大概率会得到更多中央系统性维稳的关注与地方政府的多方协调,相关精神整体有利于城投刚兑环境的维护。
4、处置大型主体方面,国务院对于有较大风险外溢性的大型主体仍保持关注。
在债市微观个体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型企业集团由于其自身牵涉范围很广,因而往往风险处置会涉及决策层参与。
5、处置地产风险方面,房地产方面《报告》表述整体与此前政策执行变化不大,相对偏稳。目前政策对地产的态度整体仍是“托而不举”,在防风险同时,可能建立未来淡化预售思路的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风险提示:政策支持效果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