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长盈精密-300115-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拐点向上,新能源、A客户双轮驱动-221028

《中信证券-长盈精密-300115-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拐点向上,新能源、A客户双轮驱动-221028(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长盈精密-300115-2022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拐点向上,新能源、A客户双轮驱动-221028(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短期来看,公司2022Q3业绩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持续向好;长期来看,公司以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作为双轮驱动业绩成长,消费电子领域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绑定龙头,业绩有望实现高速成长,维持“增持”评级。
▍Q3单季度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持续向好。公司2022Q1~Q3实现收入110.13亿元,同比+49.51%;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171.38%;扣非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594.52%;毛利率15.92%,同比-9.61pcts;净利率-0.90%,同比-2.53pcts。单季度来看:公司2022Q3收入39.34亿元,同比+38.32%,环比+13.34%;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296.20%,环比+315.68%;扣非归母净利润1.53亿元,同比+256.48%,环比+585.31%;毛利率17.60%,同比-2.31pcts,环比+2.06pcts;净利率4.14%,同比+7.25pcts,环比+6.25pcts,公司Q3单季度扭亏为盈,且毛利率、净利率逐季度环比改善,主要因:1)业务方面:消费电子国际大客户笔记本电脑、智能穿戴零组件放量,新能源产品精密零组件业务多地产能逐步投产,驱动营收规模大幅提升,同时伴随产能爬坡,盈利能力不断改善;2)费用方面: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0.80%,同比-1.22pcts;管理费用率5.58%,同比-2.73pcts;研发费用率7.88%,同比-3.36pcts;财务费用率-0.82%,同比-3.29pcts,主要因汇率变动产生汇兑收益增加;整体期间费用率13.44%,同比-10.61pcts,营收增长带来规模效应,改善期间费率,带动盈利能力改善。
▍新能源汽车:绑定T客户、C客户,产能逐步释放,有望高速成长。2020年公司按计划推进各大客户供应商认证工作,已取得了多家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供应商资格,2022年以来公司新能源业务产能逐步释放,位于四川宜宾、江苏常州、福建宁德的三个电池结构件生产基地均已开始投产,就近服务国内外新能源龙头企业,已覆盖电芯结构件、模组结构件、Pack结构件等产品。2022H1公司新能源业务收入10.49亿元,同比增长140%,在整体营收中占比已提升至15%。此外,公司在自贡投建轻量化材料及精密结构件生产基地,预计今年年底开始投产。公司深度绑定T客户(供应Busbar母排等)、C客户(供应结构件,间接供货宝马、奔驰、上汽、吉利等国内外汽车终端厂商)等行业龙头,技术能力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并成为核心供应商,有望受益行业高速发展红利。
▍消费电子:海外大客户项目持续放量,积极布局元宇宙,打开未来成长空间。手机业务方面:2022H1公司对主要安卓品牌客户的销售收入均实现增长,其中对北美安卓客户的收入增长超过170%。非手机业务方面:公司与海外大客户长期保持深度合作,笔记本电脑项目(外观金属结构件)自2021Q4量产以来持续保持高增长,同时智能穿戴零组件(智能手表结构组件)于2022H1进入量产,公司非手机类项目增长显著,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的显著变化有望提高公司长期发展动力。此外,公司积极布局元宇宙(AR/VR)领域,与行业重要客户开展合作,打开未来成长空间。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波动;海外大客户产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业务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海外大客户份额提升不及预期;原材料及人工制费成本上行;市场竞争加剧等。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短期来看,公司2022Q3业绩扭亏为盈,盈利能力持续向好;长期来看,公司以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作为双轮驱动业绩成长,消费电子领域客户结构及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绑定龙头,业绩有望实现高速成长。考虑到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涨、核心大客户项目爬产进度放缓、新能源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但产能尚未释放等因素,我们调整公司2022/23年净利润预测至0.41/7.24亿元(原预测7.44/10.53亿元),新增2024年净利润预测为11.4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03/0.60/0.95元。参考消费电子终端结构件可比公司(领益智造、比亚迪电子)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水平约15倍,以及汽车零部件、结构件可比公司(拓普集团、文灿股份)2023年Wind一致预期PE水平约30倍,考虑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领域深度捆绑海外大客户,伴随产能释放及成本管控,公司业绩有望扭亏为盈并高速增长,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5倍PE估值,对应目标价15元,维持“增持”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