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六:转基因商业化三问三答-221027.pdf
大小:183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六:转基因商业化三问三答-221027

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六:转基因商业化三问三答-221027
文本预览:

《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六:转基因商业化三问三答-221027(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农产品行业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六:转基因商业化三问三答-221027(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本文参考海外转基因玉米商业化推广历史,尝试回答转基因渗透率提升、种业格局变迁以及转基因技术企业利润水平三个问题。渗透率来看,我国采用成熟转基因技术,且政策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我国转基因玉米渗透率节奏或快于美国;格局来看,我国玉米种子格局较分散,转基因技术企业或具备较强议价权,种业长期格局改善底层逻辑还是在于知识产权保护;利润水平来看,孟山都转基因性状业务测算毛利率高于60%,当前我国转基因技术领域竞争者有限,且应用成熟转基因技术,减少了基因发现环节的研发支出,预计在商业化初始阶段维持较高利润水平。建议关注转基因商业化主题性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大北农、登海种业与隆平高科。
  我国转基因商业化应用在即,未来渗透率将如何提升?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政策,对转基因品种申请审定做出详细规定,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玉米商业化进程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在中性的40%提价与转基因玉米终局渗透率达到85%的假设下,转基因商业化将会为玉米种子行业带来122亿元的扩容。参考美国与巴西的转基因玉米应用历史展望我国转基因玉米的渗透率节奏:美国由于存在技术磨合期以及出现了食品安全风波等问题,转基因玉米渗透率达到60%的水平耗时超过10年;而巴西的推广晚于美国,技术与商业模式成熟,渗透率从约10%提升至约70%仅仅用了4年。由于我国采用的成熟的转基因技术,且政策支持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我国转基因玉米渗透率节奏或快于美国。
  转基因商业化预计对种业格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中美种子行业格局在转基因商业化起点时有着较大差异,转基因商业化推广前先锋种业在美国种子行业占据近45%的份额,从而对转基因技术企业孟山都一定的议价权,孟山都通过收购大量种子公司,成为了仅次于杜邦先锋的全球第二大种子公司,从而取得更强的基因许可费议价权。反观国内,就产业链上下游间的格局而言,目前我国玉米种子行业格局较为分散,2019年CR5仅为17.9%,而我国拥有转基因安全证书的基因技术企业与机构目前仅有大北农生物、杭州瑞丰、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林木种子集团与先正达,转基因技术企业或具备较强议价权。长期来看,我国种子行业格局的改善,底层逻辑还是在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立法层面的完善与执法层面的贯彻,转基因的商业化应用可能会加速这一趋势,一是头部种子企业具备引入转基因技术的先发优势;二是执法端而言,转基因作物在侵权行为的鉴定上相对传统作物更为简易。
  转基因商业化推广后,转基因技术企业的利润水平如何?
  转基因性状业务以前期研发投入为主,成本端投入相对低,业务具备高毛利率性质。由于孟山都合并披露种子与转基因性状业务的毛利率水平,将其与先正达种子板块毛利率水平比较,可以得到孟山都转基因性状业务测算毛利率高于60%。从格局层面来看,当前我国转基因技术领域竞争者相对有限,或能够在转基因商业化初始阶段保持较高毛利率水平。此外,当前我国转基因技术企业应用海外成熟转基因技术,进一步减少了基因发现环节的研发费用支出。但长期来看,保持高利润率依然需要高额的研发投入,根据我们孟山都复盘报告《转基因专题系列之四:从孟山都看转基因种业的发展——技术与产品领先构建核心竞争力》中的观点,成为转基因行业龙头,核心在于持续的高研发投入,从而获取原创的插入基因,保持基因技术的领先。
  风险提示
  1、转基因玉米品种审定的进程不及预期;
  2、转基因玉米的提价与推广面积不及预期,或影响市场规模扩容测算。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