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研报附件
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二: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看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6.pdf
大小:1119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二: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看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6

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二: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看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6
文本预览:

《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二: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看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6(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二: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看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6(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在《出口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一》中,我们曾提到,总值贸易无法反映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真实情况,产品层面的分析可能高估中国出口的实际价值。本文引入“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指标,从产业链的视角进一步剖析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反映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程度的重要指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表示国内附加值在出口中的占比,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并非越高越好,需要考虑国家实际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由于国际分工的广泛存在,发达国家转让低附加值生产环节,势必要降低出口中来自国内的附加值份额。对于后发国家而言,通过国际贸易和垂直分工实现的经济腾飞,一般要以牺牲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为代价。后续的产业升级需要实现中高端中间品和生产设备的进口替代,由此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率。
  “V型反转”:2004年后出口国内附加值率步入上升通道。
  下降期(1998-2004年):中国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但不是主要拖累因素。同时期出口退税改革、外商直接投资促使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出口份额扩大,但由于该行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较纺织、服装等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更低,且呈不断下降趋势,由此拖累了制造业整体水平。
  上升期(2005-2018年):中国的中间品进口替代逐步兴起,贸易模式开始转型。从结构上来说,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占比下降,一般贸易出口占比上升,逐步成为最主要的贸易方式,推动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上升。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多次出口退税改革以及外资流向行业的变化等因素促使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逐渐下降,推动出口行业结构优化。计算机、电子和电气设备在出口份额小幅下降情况下,对制造业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贡献值增长最多。从总量上来说,中间品、资本品国产替代的持续进行,是2004年后中国制造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中枢上移的根本原因。在2009年和2015-2016年,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两次异常跳升则是中间品、资本品的进口冲击所致。
  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助力制造业持续升级。21世纪至今,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高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基础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的中国会在高附加值产品创新方面有所建树,推动出口国内附加值率再上新台阶,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风险提示:外需走弱超预期,自主创新不达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