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一:出口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5

《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一:出口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5(20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建投-产业升级系列研究之一:出口结构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升级-221025(20页).pdf(20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出口是一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和集中体现。作为产业升级系列研究的第一篇报告,本文将从出口产品结构的角度切入,考察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重点出口商品的资本、技术密集度明显提升。通过对比1995-2020年中国前十大出口商品构成及排名,发现服装、纺织品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规模排名要么位次逐步下滑,要么退出前十之列;以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电子元件、手机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逐步成为新的重点出口商品,出口金额排名逐渐上升。其中的直接原因并非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规模萎缩,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扩张较快。
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核心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在扩大机电产品出口等重要战略的推动下,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实现了规模上的跨越式发展,已连续13年成为全球机电产品出口第一大国。2021年机电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接近六成,是毋庸置疑的出口第一增长点。虽然2010年后因外需走弱,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放缓,但结构上仍在不断优化,属于资本、技术密集度较高的细分产品占比超过50%。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开始步入高速增长轨道。凭借计算机与通信、电子两大领域的有力拉动,中国也成为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国。
出口复杂度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出口复杂度表示一国出口所蕴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涵。1995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复杂度(ECI,表示出口复杂度的常用指标)排名上升较快,从新兴市场国家中脱颖而出,是全球ECI排名前二十的国家(地区)中两个发展中国家之一。此外,中国是少数兼具“低出口依存度+高出口复杂度”的出口大国之一,与美国、日本相似。
无论是产品层面的出口规模统计还是经济复杂度(ECI)的测算,本质上都是基于传统的总值贸易核算方法,忽略了出口中真正来自国内的附加值规模和占比,在出口竞争力上容易高估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国家。考虑到近年来中国已经逐步摆脱了对加工贸易的出口依赖,在提高增值率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因此基于出口结构的分析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风险提示:外需走弱超预期,供应链“卡脖子”风险增大,科技创新与贸易转型不达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