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证券-抽蓄行业产业概览:乘电改大势,添瓦“新电”楼宇-221023

《长江证券-抽蓄行业产业概览:乘电改大势,添瓦“新电”楼宇-221023(2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证券-抽蓄行业产业概览:乘电改大势,添瓦“新电”楼宇-221023(29页).pdf(2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时代发展供需演变,抽蓄举足轻重
近年来全国多地频发限电现象,限电的背后反映的正是电力供需格局持续趋紧的现状,展望整个“十四五”期间电力供需紧张或依然会持续存在。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要求下,若要改善电力供需格局,调节能力的增强势在必行。而在诸多电力调节能力的来源中,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六大功能”和超大容量、系统友好、经济可靠、生态环保等优势,可有效保障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提升新能源利用水平。
规划出台,机制改革,抽蓄空间可期
2020年起频繁出现的缺电问题,使得调节能力和抽水蓄能发展的重要性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国家开始从发展规划、机制改革等方面发力,推动抽水蓄能快速发展。《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为了扫清抽蓄发展的障碍、厘清成本疏导机制,《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应运而生,抽水蓄能的容量电价核定和资金来源得到明确,使得抽水蓄能的投资收益做到“向下有底”,同时市场化的推进以及峰谷价差的拉开使得抽水蓄能的回报“向上有空间”,有利于激发各主体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的积极性。
产业链角度看:投资、工程、设备3大板块
投资:两强屹立,多元趋势显现。抽水蓄能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时间长,一般主要通过央企/国企完成投资,我国已投运的抽水蓄能电站主要由国家电网公司下属的国网新源和南方电网公司下属的调峰调频公司运营。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江苏、浙江等地的部分企业也运营少量抽水蓄能电站。但近两年以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明确,以及发改价格〔2021〕633号文明确了抽蓄的价格机制,众多国央企开始布局抽水蓄能,也不乏部分民营资本的参与。
工程:施工要求高、难度大,考验资质和历史业绩。项目关键工程一般交由技术、施工经验更丰富的央/国企。上市企业中,可承接抽蓄电站工程的企业可分为传统优势在水利电力的老牌水电企业,包括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的参与比例约85%,承担建设项目的参与比例约90%的中国电建,以及同样深耕电力工程领域的中国能建、粤水电、安徽建工等。在部分特殊工程(如隧道掘进)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基建企业亦可参与,如中铁、铁建及下属上市平台。
设备:机组国产化份额持续提升,双寡头格局显现。国内机组产量最大的2家企业为东方电气和哈尔滨电气,具备生产大型抽水蓄能机组的能力和业绩。浙富控股全资子公司浙富水电主要从事大中型成套水轮发电机组的研发、设计、制造与服务,抽水蓄能业务也获得积极开拓。
投资建议:规划落地、机制完备,抽蓄前景可期
近年来出现的用电紧张问题暴露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不足,加快抽水蓄能的建设极具必要性,《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印发也表明了国家推动抽水蓄能建设的决心。《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印发,抽水蓄能的容量电价核定和资金来源得到明确,有利于激发各主体投资建设抽水蓄能的积极性。在必要性和经济性的双加持下,建议关注抽水蓄能产业链上投资运营、工程承建、设备制造等产业链环节的投资机会。
风险提示
1、用电负荷增长不及预期风险;2、抽水蓄能建设规模不及预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