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证券-新能源行业周报:历史经验,反弹光伏有望领跑;展望未来,外部环境稍有改善-221017

《中航证券-新能源行业周报:历史经验,反弹光伏有望领跑;展望未来,外部环境稍有改善-221017(1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航证券-新能源行业周报:历史经验,反弹光伏有望领跑;展望未来,外部环境稍有改善-221017(12页).pdf(1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重点组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TCL中环、联泓新科、中来股份、兰石重装、东岳集团H、中集安瑞科H
行业跟踪与观点:
总体观点:欧洲能源缺口并未缓解、OPEC+减产影响更大;全球传统能源、新能源以及上游硅与锂等价格或将维持高位,且电力的“大宗原材料”属性应得到重视;光伏行业重视硅料、N型硅片和TOPCon电池,同时光储一体化项目将明显增加;氢能关注站与储运装备及核心材料进展。
●近期新能源领域的负面影响包括: 1)美国9月CPI和PCE分别同比+8.2%和+6.6%均高于市场预期,最新预期美联储11月和12月分别加息75BP和150BP、甚至2023年初仍要加息。2)美元对人民币年初升值8.91%央行中间价、9月底一度至11.53%,人民币资产短期价值承压。3)逆全球化趋势仍在、但短期内有所级解,美国政府公布了实施总统公告的“最终规定" :免除了对“利用”和“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在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或越南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的所有反倾销或反补贴税,但来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仍受限制。我们认为,前目前并无东南亚和欧美企业能够完全承担相应的光伏、动力电池和储能的制造能力,因此长期依赖中国产品,未来欧美资本或将在锂矿、高纯石英矿、油气等资源领域发力,通过资源价格上涨拖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
●新能源板块几大支柱近况: 1) OPEC+决定减产、俄乌冲突烈度增加且呈现拉锯战局面,对全球能源价格上涨或维持高位有支撑; 2) IMF下调全球经济复苏预期、但仍认为2022~2023年全球GDP增速分别为,按照历史经验GDP增速与能源增速呈正相关,能源供给短期缺口难以弥补; 3)中欧美的碳中和目标并没有放松,除了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外,彭博报道欧盟拟推出5650亿欧元能源计划、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和新能源车; 4)国内流动性适度放松,9月M2同比+12.1%、新增人民币贷款(尤其是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数据大超预期; 5)我国持续贸易顺差有利于吸引全球产业资本,预计欧洲各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中国意愿增强、未来实际使用外资将保持增长(1 ~8月同比+20.2%),100大中城市的工业土地当月成交面积、规划建筑面积分别同比+28.9%和+27.5%、已经至少连续5个月改善。
光伏:重点关注:通威股份、大全能源、TCL中环、中来股份、联泓新科、捷佳伟创(先进制造团队覆盖)。多家龙头公司发布三季报或业绩预告、表现优异:
1)上机数控前三季度收入174.9亿、同比+130.5%,归母净利润28.3亿、同比+101.496; Q3单季收入60.3亿、同比+50.8%,归母净利润12.6亿、同比+125.7%
2)双良节能前三季度收入87.5亿、同比+285.7%,归母净利润8.3亿、同比+368.8%6; Q3单季收入44.5亿、同比+337.0%,归母净利润4.8亿、同比+539.3%
3)通威股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14~218亿,同比+260.0~+266.7%;对应Q3单季归母净利润91.8~95.8亿,同比+208.0~+221.5%。
4) TCL中环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9.3~50.7亿,同比+78.53~+83.60%;对应Q3单季1母净利润20.1~21.5亿,同比+57.1~+68.0%
5)天合光能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3~24.9亿,同比+75.85~+114.92%;对应Q3单季归母净利润7.6~12.2亿,同比+69.6~+169.9%,
氢能: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1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2374辆和2092辆,同比分别增长170.7%和130.7%。其中,9月产销分别完成183辆和202辆,同比分别增长18.1%和16.8%,环比分别增长86.6%和下降20.8%加氢站与储运装备等基础设施供应商和燃料电池/PEM电解槽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为重点,关注:兰石重装、中集安瑞科H、东岳集团H、泛亚微透、亿华通。
风险提示
国内外“碳中和”政策发生逆转,影响新能源投资需求
海外能源价格下跌,影响替代性的新能源需求、估值体系重构
美联储加息导致海外资金成本提高、导致整体行业需求减弱,影响科技股估值
美元升值导致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同时非美货币资产的短期投资价值承压
新技术成熟度不及预期,影响行业推广
上游N型硅片产能供应不足,影响TOPCon和HJT等新技术的产能释放
设备供应商的核心零部件海外供应链断裂、影响投产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