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困境和应对-221017

《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困境和应对-221017(14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A股市场股票供给月报:政府引导基金的退出困境和应对-221017(14页).pdf(14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政府引导基金设立在历经快速发展后逐渐放缓,前期投资项目逐渐进入退出期,目前已进入整合和重组阶段。在引导基金到期量巨大、疫情干扰和经济复苏放缓背景下,常规退出方式难以满足引导基金退出需求。针对引导基金退出难的问题,监管层面和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引入和选择多种应对退出期的形式。
▍政府引导基金设立规模在历经快速发展后逐渐放缓。随着2008年《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和2015年《政府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政府引导基金在制度方面逐步走向成熟,各地政府引导基金迎来爆发式的设立潮。在引导基金设立的高峰2016年,全国新设立政府引导基金477支,已认缴规模达到17536亿元。2017年之后新设速度逐渐减缓,今年上半年,政府引导基金新设仅60支,已认缴规模仅1293亿元。
▍前期投资项目逐渐进入退出期,政府引导基金已进入整合和重组阶段。根据清科私募通的数据,政府引导基金在2017-2019年出现投资高峰,其中2017年的投资金额超过400亿元,2018年超过450亿元,这一批投资项目已逐渐步入退出期。同时,监管政策也逐渐转向基金绩效管理,某些基金布局与当地产业不匹配、政策目标重复、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逐渐暴露,我国政府引导基金已进入整合重组阶段。2021年以来,浙江、湖北、福建等多个省份陆续进行政府引导基金的整合的尝试与探索,以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优化配置效率。
▍常规退出方式难以满足引导基金退出需求。尽管引导基金的发展已有十余年,但目前引导基金的退出流程并没有非常详细且严谨的规定,如果基金在存续期满后强制退出,可能会影响引导基金的引导作用,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打击社会资本的积极性。目前常规的退出方式有让利提前退出、强制提前退出、市场化提前退出和期满清算退出,而在引导基金到期量巨大、疫情干扰和经济复苏放缓背景下,基金顺利退出存在难度,常规退出方式显得捉襟见肘。
▍多种应对退出期的形式正在被引入和选择。针对引导基金退出难的问题,监管层面和各地方政府也在积极尝试多种应对退出期的形式:
1)延期:7月20日,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文件,将原中山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更名为中山市高质量发展母基金,并延长存续期至更名之日起15年。9月30日,广百股份发布关于延长广州国资国企创新投资基金存续期限的公告,延长广州国资国企创新基金存续期6年至2028年8月11日。
2)S基金:二手份额转让基金(Secondary Fund,简称S基金)是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国内成立了8支S基金,今年以来已有多支大额S基金在北京、江苏、上海等地成立。同时,2020年12月北京股权交易中心、2021年11月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先后开展私募股权创投基金份额转让试点,拓宽了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
3)实物分配股票:10月14日,证监会已原则同意上海临理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实物分配股票试点申请。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有利于兼顾投资者差异化减持需求,避免集中减持造成市场波动,丰富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渠道,进一步优化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环境。
▍股票供给数据定期跟踪:(截至10月15日)
1)IPO:10月以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IPO数量分别为2/2/3家,IPO规模分别为11.4/16.6/67.2亿元。10月以来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分别有1/3/2家公司通过审核会议,预计募集资金47.2亿元。排队情况:主板处于已受理/已反馈/预先披露更新/已通过发审会状态的公司分别为33/84/99/30家;创业板处于新受理/已问询/审核通过/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17/89/45/53家;科创板处于已受理/已问询/上市委会议通过/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9/32/3/1家。
2)定向增发:10月以来,有9家公司定向增发的股份上市,共募集资金200.9亿元。10月以来,有10家公司发布定向增发预案,预计合计募集金额113.0亿元。主板处于已受理/已反馈/已通过发审会/领取核准发行批文状态的公司分别为45/396/784/4家;创业板处于已受理/已问询/已回复/已审核通过/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7/26/11/0/13家;科创板处于报送证监会/已受理/已问询/已回复/已审核通过/证监会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4/2/2/6/1/16家。
3)配股:今年以来共计7家公司实施配股,主要为证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共计募资567.2亿元。今年以来共计5家公司发布配股预案,主要为金融和制造企业,预计合计募集金额754亿元。主板处于已受理/已反馈/已通过发审会状态的公司分别为3/24/60家;创业板处于报送证监会/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1/1家。
4)可转债:10月以来,共计8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发行规模共计101.1亿元。10月以来,共计4家公司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发行规模共计54.8亿元。主板处于已受理/已反馈/已通过发审会状态的公司分别为530/6/3家;创业板处于已受理/已问询/已回复/已审核通过/提交注册状态的公司分别为86/22/9/0/2家;科创板处于已受理/已问询/已回复/已审核通过状态的公司分别为1/1/3/1家。
5)解禁:未来12个月的解禁高峰在今年12月,373家公司共计解禁6035.6亿元,10月为解禁低谷,246家公司共计解禁1967.8亿元,未来12个月解禁规模共计44817.2亿元。对10-12月解禁股份的股东类型进行拆解,PE/VC和产业资本占据主导,解禁规模分别为2003/7207亿元,合计占比78.9%。
6)股东增减持:按公告变动截止日期计算,10月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增持金额28.3亿元,减持金额9.4亿元,净增持18.9亿元,而最近一年以来的月度值均表现为净减持。
7)回购:按公告截止日期计算,10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金额71.2亿元,相当于9月月度水平的16%,结合实际交易日天数来看,目前10月相比9月回购额有所减少。
8)股权激励:按首次实施公告日计算,10月以来各类股权激励方式以限制性股票和期权为主,股票来源以向激励对象定向发行为主,激励对象以核心骨干为主。
9)境外IPO:美国10月以来,有11家公司IPO上市,共募集3.7亿美元。港股9月有8家公司IPO上市,共募集147.6亿港元。英国10月以来,有1家公司IPO上市,募集1.1亿英镑。
10)一级市场投资:10月以来一级市场发生投资事件103起,共募集252.9亿元,结合实际天数来看,相比7-9月的进度有所放缓,投资案例主要集中在IT、半导体和医疗生物板块。
▍风险因素:政府引导基金监管政策发生重大变化;一级市场发行上市情况不及预期;国内经济复苏进度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