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证券-央企投资系列专题之三:从国企改革看央企投资机会-221016

《东方证券-央企投资系列专题之三:从国企改革看央企投资机会-221016(17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证券-央企投资系列专题之三:从国企改革看央企投资机会-221016(17页).pdf(17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我国支柱产业的重要支撑,而中央企业更是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新一轮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序幕。
2015年8月国务院发布纲领性文件《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明确了不同类别国企的主责主业。该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并在随后出台了22个配套文件,从总体要求到分类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提出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和举措,形成了“1+N”系列指导方案。“十九大”以后,“管资本”进一步提速,政策指引日益清晰。
为推动国企改革方案落地落实,国资委按照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先后推动落实“双百行动”、“三年行动”等计划。中央企业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为抓手,引领企业转机制、优布局、调结构,推动企业经营活力和治理效能焕然一新,中央企业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主力军作用进一步体现。一批企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球同行业领先水平,99家国有企业进入2022年度《财富》世界500强,其中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47家,发电、航运、船舶等行业中央企业主要效率指标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一批企业品牌影响力和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21家中央企业进入全球品牌价值500强,打造了高铁、核电、特高压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名片,培育了一批具有行业话语权和美誉度的企业品牌。
“三年行动方案”标志着我国国企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而在三年行动进入收官之际,资产整合、“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聚焦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关键技术突破成为了国企下一阶段改革的新重点。具体有:(一)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提出“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影响力大的旗舰型龙头上市公司”和“培育一批专业优势明显、质量品牌突出的专业化领航上市公司”的具体目标;(二)国资委印发了《关于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进行了调整优化,中国宝武、国投、招商局集团、华润集团和中国建材等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预计后续改组新建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或进一步增多;(三)国资委则进一步提出要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组建新的中央企业集团,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引领和支撑重点行业领域高质量发展。
随着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央企上市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近10年中证央企ROE长期维持在10%以上,长期表现优于整体A股,央企股息率显著高于沪深300及整体A股上市公司股息率,当前提升到3.75%,股息率具备优势,有更强的能力抵御经济下行风险。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中证中央企业综合指数的市盈率已经非常接近10年来的市盈率最低点,处在较10年平均水平以下一个标准差。央企上市公司具有“盈利能力强+高分红+低估值+主题催化”的多重驱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
风险提示、
1、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2、央企盈利能力受经济影响出现下滑;
3、市场风格变化对央企估值持续形成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