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信证券-9月通胀数据解读:通胀不及预期,债市或延续震荡-221014

《安信证券-9月通胀数据解读:通胀不及预期,债市或延续震荡-221014(9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信证券-9月通胀数据解读:通胀不及预期,债市或延续震荡-221014(9页).pdf(9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9月通胀数据公布,CPI同比自前值2.5%上行至2.8%,低于市场预期3.0%;核心CPI同比上升0.6%,前值0.8%,环比为0.0%,持平前值;PPI同比自前值2.3%下行至0.9%,低于市场预期1.1%。
■9月CPI环比由负转正,食品项涨幅较大,但受油价下跌和服务项拖累,同比上行不及预期。9月CPI同比自前值2.5%上行0.3个百分点至2.8%,环比由下降0.1%转为上涨0.3%。从环比看,食品项从前值0.5%大幅上行至1.9%,主要是受到鲜菜和猪肉价格上涨的拉动。其中,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上涨6.8%,涨幅比上月扩大4.8个百分点;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回升,加之看涨预期下部分养殖户压栏惜售,价格继续上涨,但在中央储备猪肉投放等措施作用下,中下旬涨势有所趋缓,全月平均上涨5.4%;受节日期间消费需求增加影响,鸡蛋和鲜果价格也分别上涨5.4%和1.3%。非食品项中,9月国际油价延续回落,带动燃料成本继续下降,交通通信项环比降幅仍较大;另一方面,随着暑期结束和疫情反复,跨区域出行减少,9月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行社收费价格环比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拖累服务价格环比由持平转为下降0.1%,也是CPI上行不及预期的主因。此外,本月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CPI同比录得0.6%,涨幅较8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反映内需依然偏弱。
9月PPI环比降幅有所收窄,但受去年高基数影响,PPI同比快速回落。9月PPI环比降幅自前值1.2%收窄至0.1%,结合翘尾因素快速回落1.2个百分点至1.3%,PPI同比自前值2.3%下行1.4个百分点至0.9%,不及市场预期1.1%。从环比看,生产资料价格降幅由1.6%收窄至0.2%。其中,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带动国内石油开采加工等相关行业价格下跌,环比降幅仍较大;但9月是传统的施工旺季,叠加基建投资继续发力和“保交楼”政策持续推进,金属、水泥等相关工业品需求有所回升,价格降幅均有收窄,且随着储煤需求提升,煤炭开采环比也由下降4.3%转为上涨0.5%,拉动生产资料价格降幅明显收窄。生活资料价格环比较前值-0.1%回升至0.1%,主要受到食品类涨价的拉动。不过整体来看,尽管多数行业9月环比有所改善,但当前国内需求仍偏弱,9月主要工业品价格多数仍下跌,拖累PPI环比小幅下降。从同比看,我们关注到今年9月生活资料同比录得1.8%,已反超生产资料同比0.8%,下游行业生产者的盈利压力有所缓解,再结合9月上、中、下游PPI同比均延续回落,且上游回落幅度较大,9月中下游行业利润空间持续有所改善。
■9月或为CPI同比年内高点,10-11月料将转为下行。食品方面,随着高温干旱天气的结束,蔬菜水果逐步进入采收旺季,短期内价格或有一定回落;随着天气转凉和国庆、元旦、春节等多个重要节日的到来,猪肉消费需求料有所增加,但考虑到当前生猪存栏还处在较高水平,且政府加大对猪肉市场的调控,发改委已开始分批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预计猪价后续料温和上行。非食品方面,近期多地疫情出现反复,服务消费短期内或难见明显修复;且6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开始持续震荡下行,往后来看,尽管OPEC不断压缩产能,但在欧美货币政策收紧、市场对经济中长期衰退预期未变的背景下,原油需求收缩预期加剧,后续国际油价料难以明显上行。再结合去年10-11月份基数较高,我们预测9月CPI同比或为年内高点,10-11月CPI同比料将转为下行,12月有所抬升。
10月PPI同比料继续下行,Q4阶段性转负可能性较大。往后看,欧美经济景气度延续回落,全球主要经济体9月PMI普遍下行,全球PMI新订单亦延续回落,海外需求明显趋弱,且需求承压下国际油价料难以明显上行;另一方面,尽管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基建投资持续发力料将给相关工业品价格带来回升动力,但考虑到当前需求不足仍是国内经济的主要矛盾,工业品价格料难见明显上涨。再结合翘尾因素,预计PPI同比10月料继续下行,Q4阶段性转负可能性较大。
■整体来看,9月CPI和PPI双双不及预期,市场对于通胀的担忧减弱,且往后来看,9月CPI同比或为年内高点,10-11月CPI同比料将转为下行,10月PPI同比月料继续下行,Q4阶段性转负可能性较大,通胀压力整体不大,同时考虑到当前经济修复尚需稳固、需求不足仍是经济的主要矛盾,“稳增长”仍有待发力,通胀对货币宽松难以构成明显约束。债市策略方面,短期来说,由于货币政策不会收紧和房地产更多是“托而不举”,再加上收益率曲线较陡,我们对2.75%以上的长债不悲观,但经济弱势复苏的方向尚未逆转,当前我们继续坚持债市仍属“震荡市”的策略观点。向后看,“地产恢复进度与经济反弹力度,特别是出口下行速度”之间的赛跑可能是决定债市的主要变量,若三大底线政策不能实质性松动,预计四季度债市仍有机会。
■风险提示:油价超预期,疫情超预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