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研究院-2022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221014

《阿里研究院-2022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221014(182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里研究院-2022全球益生菌产学研发展动向白皮书-221014(182页).pdf(182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我国微生态学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利用豆腐上的“霉"来治疗疮痛等疾病。北魏末年的《齐民要术》中对有益菌也有相关描述,将其称为“五色衣”、“黄衣”等。到十三四世纪,当时的医生曾用“丹曲”治疗赤白痢和湿热泄痢,并且中国古化第一-部综合性科学技术著作《天开工物》中也有丹曲的相关记载:“凡丹曲一种,法出近代。其义臭腐神奇,其法气精变化。世间鱼肉最朽腐物,而此物薄施涂抹,能固其质于炎暑之中,经历旬日,蛆蝇不敢近,色味不离初,盖奇药也。”但古代对微生态的认识始终停留在表观层面。直到1977年,德国科学家Volker Rush率先提出“微生态学”一词,并在赫尔本建立了第一-所微生态学研究所。自此,微生态学进入现代化时期,知识量剧增。
进入21世纪以后,以测序为代表的新兴技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微生态学的发展,尤其是人体微生态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井引起了生物医学界极大的兴趣。一些研究初步发现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建立生物屏障,参与免疫系统成熟和免疫应答的调节,以及生理代谢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环境,饮食、药物等多种因素会改变肠道微生态,而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又与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肥胖,感染等疾病息息相关,肠-脑轴的揭示更是让人们对肠道中不计其数的微生物产生了浓厚兴趣。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肠道微生态的作用机制和重要性已经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如今,人体微生态也不再局限于肠道,口腔。肺部、皮肤、阴道等部位的微生态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不仅如此,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制剂等微生态调节剂也随之发展,应用和种类不断丰富。现在,从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到药品领域,我们都能看到这些成分的身影。此外,后生元近年来也备受关注,成为微生态研究和应用的新前沿。
2019年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彻底改写了微生态行业的历史。疫情之下,人们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并对改善肠道健康、提升免疫力的产品产生了巨大的需求,以益生菌为代表的微生态制品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2021年年底,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将幽门螺杆菌列为明确人类致癌物,引发中国”抗幽益生菌"概念股涨停,再次凸显出益生菌的潜力。
与此同时,2021年国家相关部门及团体组织陆续出台发布多项与益生菌相关的规定与标准,包括《益生菌食品》团体标准、《固体饮料》团体标准、《关于加强固体饮料质量安全监管的公告》等,展现出规范监管、产业自律方面的切实进步。
然而,在微生态尤其是益生菌行业迅猛发展的当下,我们需要始终保持清醒,在科学循证、科普宣传、规范监管、产业自律等方面继续前进与突破。本白皮书力求从科学研究,产业动态.监管手段、消费者和专家调研等多个角度剖析益生菌行业,井展望未来前景,希望能带给读者以一定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