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

上传日期:2022-10-14 13:19:03 / 研报作者:明明丘远航 / 分享者:1007877
研报附件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pdf
大小:548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
文本预览:

《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1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证券-信说策略:放大器还是稳定器?二级债复盘与前瞻-221014(15页).pdf(1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二级债早期是利率的“稳定器”,后来是利率的“放大器”,未来或许将抛开这些属性,稳定地贡献超额收益。四季度建议在大行二级债拉长久期。
  ▍大行二级债可以视作“准利率债”,其与同期限国开债的走势因时而异。回顾历史行情,大行二级债与同期限国开债之间的走势大抵呈现两种规律:一种是利率与利差反向变动,起到平抑利率波动的作用,我们称之为“稳定器”效应;另一种是利率与利差同向变动,起到放大利率波段的作用,我们称之为“放大器”效应。
  ▍ 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稳定器”效应。大的历史背景在于,彼时二级债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银行互持现象较为广泛,导致二级债流动性不佳,月度换手率在5%~10%之间。从估值原理出发,流动性差的品种,对利率的反应往往“慢半拍”,导致利差被动走扩或收窄。在收益率反应“慢半拍”以及品种风险暴露的双重驱动下,在2021年2月之前,二级债呈现“稳定器”作用,平滑了基准利率的波动性。
  ▍ 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放大器”效应。这段时间是明显的债牛阶段,基准利率处于下行趋势,途中有所颠簸,在此期间,二级债表现为“助涨助跌”,利差整体跟随基准利率收缩,但在利率有所调整的阶段,利差的上行幅度会放大这一波动。回顾最近2年二级债市场的重大调整,均是供需格局遭受冲击的结果,供给较为刚性,同时需求端的边际波动大,导致利差波动明显。2022年二季度开始,资本债需求端没有出现新的冲击,而市场在资产荒之下再度将资金投向这一品种,二级债利差跟随基准利率下行,逐渐走向了历史低位。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底,在基准利率反弹之前,二级债呈现“放大器”作用,成为交易利率波段的利器。
  ▍冲击难以重现,二级债信用利差料将低位运行。9月以来,基准利率有所反弹,但二级债信用利差依然保持在较低的位置。伴随着理财整改接近尾声,此外TLAC债券也落地在即,未来大行二级债的供需格局将不断优化。因此,我们判断二级债的品种冲击难以重现,信用利差未来的波动性将会明显下降,既不是削峰填谷的“稳定器”,也不是助涨助跌的“放大器”,而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稳定贡献利差收入。
  ▍等级利差已经被充分挖掘,且无法完全免疫信用风险,性价比不高。适当放宽资质要求,投资于头部城商行甚至头部农商行,是部分机构已在执行的策略,但目前的超额收益也被压缩至低位。若进一步下沉至AA乃至AA隐含评级,对应的则是中小型城农商行,虽然可以通过区域基本面以及滞后的专项指标去做排序和筛选,但其真实风险的不透明程度与民营房企旗鼓相当,建议回避敏感区域以及股权性质较复杂的银行,不建议在头部城农商行之外继续向下挖掘等级利差,因为目前的超额收益恐怕难以覆盖潜在的展期、不付息甚至重组风险。
  ▍四季度的机会或许在于期限利差。现阶段二级债的价格洼地需要沿着收益率曲线向上寻找,也就是关注期限利差。今年以来,大行二级债的期限利差上行明显,3Y-1Y期限利差上行29bps,5Y-3Y期限利差上行13bps,成为这一品种为数不多的超额收益机会。当然,拉长久期的大前提还是基准利率走势,在疫情管控、地产疲态和外围市场、稳增长政策的多空交织下,预计四季度基准利率很难出现单边行情,大概率将是震荡走势。以基准利率波动±10bps,信用利差波动±5bps为假设进行四季度持有期收益率测算,现阶段布局5年期大行二级债的预期收益率要显著高于同期限国开债。
  ▍风险因素:资金供应收紧;违约风险超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