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悟空智库——专业行业公司研究报告文档大数据平台!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

上传日期:2022-10-14 15:10:13 / 研报作者:尹沿技 / 分享者:1005690
研报附件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pdf
大小:376K
立即下载 在线阅读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
文本预览:

《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5页).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安证券-中国化学-601117-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攻坚克难加速国产替代-221014(5页).pdf(5页精品完整版)》请在悟空智库报告文库上搜索。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10月13日晚,中国化学发布2022年1-9月经营情况简报,公司1-9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04.76亿元,同比增长33.44%;累计新签合同额2355.11亿元,同比增长36.66%。
  新签合同金额持续高增,境外新签合同数量大幅增长
  2022年1-9月,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04.76亿元,同比增长33.44%;累计新签合同额2355.11亿元,同比增长36.66%。其中9月新签合同金额283.77亿元。
  从业务类型来看:建筑工程承包2293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2220.64亿元;勘察设计监理咨询1485个,累计新签合同金额37.67亿元;实业及新材料销售/现代服务业/其他业务分别累计新签合同金额达49.82/31.45/15.53亿元。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中以化学工程和基础设施业务为主,分别新签合同1678.26亿元、491.35亿元,主要源于2022年化工行业高景气度维系,特别是波罗的海项目的顺利推进为公司贡献了较多业绩,同时国家陆续出台加强基建发力的方针与政策,不断释放内需带来基础设施业务增长动力。
  从地区分布上看:境内合同金额达2145.39亿元,同比增长33.15%;境外合同金额达209.72亿元,同比增长87.15%,境外合同的大幅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公司统筹推进海外业务,不断巩固“一体两翼”战略;优化境外机构,对境外机构生产经营情况全面梳理。另一方面,海外疫情的有效控制也带来更多境外新增订单。
  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有望持续提升管理层积极性
  公司已向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公司此前制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现已实施,9月26日,公司以4.81元/股的授予价格向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人员共计491名激励对象授予6066万股限制性股票,本计划有效期自限制性股票登记完成之日起至激励对象获授的限制性股票全部解除限售或回购注销之日止,最长不超过60个月,限制性股票分三批次限售,各批次限售期分别为自授予登记完成之日起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公司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利于公司加快健全自身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使核心管理人员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更紧密地结合,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公司内部成长原动力,提高公司自身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推进公司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
  坚持“技术+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以技术实力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公司拥有强大的技术实力,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协同在核心板块掌握并拥有成系列的专利工艺技术和专有工程技术,同时,公司下设“1总+多院+N平台”研发平台体系,成立了日本分院、北京房山实验基地、日本筑波实验室,累计拥有上千项授权专利和上百项专有技术。同时,公司借助自身研发能力,主攻己内酰胺、己二腈、气凝胶、环保可降解塑料等“卡脖子”技术,己内酰胺项目通过技改产能提升至33万吨/年,创全球单线最大产能;全资子公司中国天辰尼龙新材料项目(一期)继丙烯腈装置、己二胺装置成功开车后,20万吨/年己二腈装置顺利打通全流程,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依托合作开发的硅基气凝胶技术,华陆新材气凝胶项目于2022年2月成功产出第一批合格硅基纳米气凝胶复合绝热毡产品,目前该项目开车正常,产品合格率达到99%以上;公司子公司化学工业第三设计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中化学天业新材料有限公司打造的可降解塑料PBAT项目一期年产10万吨PBAT项目一次性开车成功,顺利产出优质PBAT聚酯产品;此外,公司POE、MCH、环保催化剂、尼龙12、PBAT催化剂、废旧轮胎裂解等项目均进展顺利。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硅基新材料、可降解材料、新能源领域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公司坚持“技术+产品”一体化发展战略,一方面将加速我国高端新材料国产替代进程,另一方面也将使公司抢占市场先机,未来有望集中受益。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16、80.28、100.62亿元,同比增速为25.5%、38.0%、25.3%。对应PE分别为8、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5)股权激励不及预期。

展开>> 收起<<

#免责声明#

本站页面所示及下载的一切研究报告、文档和内容信息皆为本站用户上传分享,仅限用于个人学习、收藏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如若内容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参见底部免责申明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